每一步,与世界同步
教育部最新通知,截至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已明确开学时间节点,并且陆陆续续的开学了, 但是还有一半的省份继续推迟开学。
持续的假期,必然会成为很多孩子成绩的转折点,甚至出现严重分化——别人家的孩子每天学习,开学后成绩弯道超车,成为学霸和学神!自己家的孩子沉迷游戏,开学后分数一落千丈, 影响升学和前程!
如何才能让孩子丢掉电视、手机、游戏,避免孩子“因假而废”?教育部建议:让孩子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学习,做到“ 停课不停学”!可是,这么多五花八门的课程,到底让孩子补什么能在最短时间内全方位提升?
迟迟不开学,家长们急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不,志勇妈妈和慧莲妈妈开了个视频,就互相谈论了下孩子孩子开学以后,成绩如何提高的情况。神奇的是,志勇妈妈开完视频后就开始忙着找资料,给志勇找老师。
志勇爸爸看着是一头雾水,为啥呢?原来之前慧莲的成绩一直在班里不是很好,但是慧莲现在就是家长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志勇的成绩就很偏科,数学成绩一直在差一分天堂和差一分地狱之间摆动,志勇妈妈也是一直着急,用了各种办法就是不管用。这不无意间听到慧莲的数学成绩是怎么蹭蹭蹭涨起来的,赶紧就试试。
慧莲妈妈到底和志勇妈妈说了什么,哈哈,原来是当初慧莲妈妈在别人的口中得知孩子数学成绩差主要的原因是逻辑思维能力太差,然后上课跟不上,孩子也没心思听,成绩就一落千丈。
慧莲妈妈明白了,最主要的还是得培养一下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于是志勇妈妈按照慧莲妈妈教的法子找了找怎么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项,它与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潜力密不可分。
我们通常认为逻辑思维能力会直接影响数学成绩,或者理科成绩。实际上,文科类的科目,语文、历史、地理中,文字表达的流畅、地理经纬的变化、历史纪元的转换、哲学思考的严密……这一切都无不都需要逻辑思维的支撑。然而逻辑思维也有高低之分。
- 低:
- 高:
其实小孩在小学阶段,就有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
做了很多课后练习题,但题目稍做改变,孩子又不会了,特别是数学题;
孩子需要花大把时间解题,而且解题步骤多有冗余,论证不清楚;
孩子在表达想法和沟通的时候经常词不达意,也很难回答清楚答案,经常词不达意;
写作文的时候,写不出来内容,即使写出来作文内容也没前后顺序,比较杂乱;
说话、动手等根据说明操作的能力较差,无法独立完成简单的内容;
如果你家的孩子出现以上想象,那很有可能是:缺乏了一些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别慌:缺乏了就要补起来,只要找对方法,一切都不是问题。
听说,学少儿编程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目前,学习少儿编程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最好的方式。
编程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大问题不断分割成小问题的过程,其中,必需去思考如何把代码合理的安排在整个程序中,才能让程序流程的处理输入、演算,直到输出,会让孩子对事物的逻辑分析能力有极大的提升。
让我们验证一下:
首先我们先看看,编程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思维:
我们要解出的数学答案是什么(求兔和鸡的数量)——梳理出问题的逻辑——确定用怎样的公式计算——在草稿纸上画出流程图——将这个顺序转化为代码语言——输入计算机得出结果。
理解逻辑之后,我们开始解答。
我们要求鸡和兔的数目,就是要解出两个未知数。把它转化为代码语言,这就需要创建两个变量来代表这两个未知数(兔和鸡)。
根据已知条件输入:兔+鸡=35,兔x4+鸡x2=94。要注意逻辑关系:“且”、“或”等。
孩子在做到这一步就要想,这两个式子是缺一不可还是满足一个就行呢?这就是对孩子逻辑思维最好的训练。
接着输入变量(发散思维:分析一个问题时,教会孩子找出它的变量,问题就会好解决很多)。
一个数学问题就这么被解决了。
学习编程不仅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编程可以让孩子形成严谨的习惯在编程的世界里,每输入一个标点符号,都会造成程序大幅度改变,甚至无法运行。这就要求孩子在做每一件事时都注意到具体细节,避免得过且过的心态。在编程世界里养成严谨的习惯,对孩子今后的学习、考试、生活、工作,都会受益匪浅。
- 2. 编程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编程除了形成编程思维和严谨的习惯,还能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数学不同,它是一门即学即用的学科。通过编程语言,孩子可以设计一些智能化的工具,比如红绿灯、红外感应门等,甚至还能发明出更有创意的程序和产品。
- 3. 戒掉游戏瘾
平时家长没少因为孩子玩游戏的事情着急上火,但是在学习编程以后,不仅戒掉了游戏瘾,还通过编程制作了小游戏,做到了从做中学,学中做。那么除了戒掉游戏瘾,还培养了什么能力,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下面这个游戏大家都应该很了解。
贪吃蛇游戏规则:用上下左右键控制蛇的方向,寻找吃的东西,每吃一口就能得到一定的积分,而且蛇的身子会越吃越长,身子越长游戏难度就越大,不能碰墙,不能碰到自己的身体,等到了一定的分数,就能过关,挑战难度更高的关卡。
一、拆——分解问题的能力
如果我们要写一个「贪吃蛇」游戏,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该怎么入手?如刚才所讲,得想办法让电脑把这件事情搞明白,有哪些步骤,每一步该干什么,哪步在前哪步在后,所以我们首先得把这个大问题给拆了。
- 拆解
在这个程序里,电脑主要处理两件大事:
- 处理输入 – 收集用户操作信息
- 输出响应 – 根据不同的输入,做出不同的响应
- 再拆解
- 输入 – 用户的操作可以有按上、下、左、右键四种
- 输出 – 相应地,贪吃蛇也要做往上、下、左、右走的动作
- 我们把第 2 点再拆解:
贪吃蛇每走一步,可能有这几种情况:
- 吃到苹果
- 撞到墙
- 撞到自己
- 什么都没发生
我们把第一点「吃到苹果」抽出来,再拆解。
- 蛇张开嘴巴
- 苹果被咬掉
- 播放吃苹果的声音
- 蛇闭上嘴巴
- 身体变长一截
看起来很简单的程序,拆解后步骤可真多呀,而且这还只是其中的一条分支。孩子学习编程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训练孩子把复杂、庞大的问题拆解、理顺的过程。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做事情是耐心的、有条不紊的。
比如同样面对一道有挑战的数学题,分解能力好的孩子会列出清晰的解题步骤,搞定一步是一步,即使最后不一定能完全解答出来,也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进展;而有些孩子则不是,没有分解的耐心和能力,遇到难题时脑子一团乱麻。
二、整——发现并且整合「重复规律」的能力
「找规律」就是观察和找到那些重复发生的规律。
比如「贪吃蛇吃苹果」所发生的一系列动作,是程序中多次会发生的,无论苹果在左上方还是右上方,无论蛇是从上面吃还是从下面吃,都是同样的一组动作,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组动作打包,给它取一个名字叫「吃苹果」。每次蛇遇到苹果时,就可以直接把「吃苹果」拿出来用,而不用重新把它所包含的一系列动作,再想一遍,搞不好的话还会有错漏。
在编程的过程中,孩子得一直做这样的训练,发现一些可以重复的单元,把它整合起来,让计算机去重复它。
这种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举个数学上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计算32×(37+4)+47×(37+4)+21×(37+4),它就相当于(32+47+21)×(37+4),其中的(37+4)就是一个重复的单元,可以整合。
观察那些做事麻利,效率特别高的人,就是具备了这个能力。很多孩子解题快,就是因为 善于发现和总结「重复规律」,脑袋里自备了一个装有很多类似于「吃苹果」那样的方法库,遇到时直接调用,不用再从头到尾想一遍,也不会错漏。
三、改——调试纠错能力
当这几项能力被一一列出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点是最重要,也是孩子最需要的。
任何事情都很难一次就完成得尽善尽美,程序运行起来发现不对有问题,这时就需要孩子去寻找出错的地方,并将它一点一点去改正。
实际上程序中很多 bug 都不是一下就能找到的,常常需要从头到尾,把程序的运行顺序一步一步地走一遍,观察每一步的运行结果(专业术语叫「单步调试」)。这需要很多的耐心、观察力和专注力,对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是一种磨练。
当调试经验丰富之后,孩子在写程序时还会懂得,给那些「有可能会出错」的地方先做个记号,方便回头来检查纠错。会更关注于提高自己纠错的技能,而不是害怕、回避或者掩盖错误。孩子会越来越懂得,有错很正常,只要能把它揪出来,改正就好。
有些孩子总是在进步,因为会随时懂得回溯、调试、纠错,进而提升自己。
以上这些能力,其实并不是编程特有的,但它们却是在编程这件事情上集体出现的。所以当父母在担心或是对编程是否值得孩子学习存有疑惑的时候,这些编程所带给孩子的能力,就是最好的答案。
每个孩子的优秀除了与生俱来的天赋以外,剩下的就是努力与汗水,还有最适合孩子的教育。小扣始终相信,学习编程也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以后成为程序员,而是培养孩子的能力,一种能在未来游刃有余的能力。
虽然编程能给孩子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前提是孩子能学会,能学好,于是很多家长又开始焦虑:学编程,到底该去哪里?
虽然编程能给孩子带来许多好处,但在很多人印象里,它的门槛很高,枯燥又难学。其实,这和编程的教学方式有关。别急~天津本地最有实力的编程品牌——魔扣少儿编程,提倡趣味学编程,像搭积木一样学编程,即使是零基础,也能轻松上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