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夸孩子“棒”或“聪明”,这样做会更好……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率领团队,耗时10年,对纽约20所学校的400名学生开展了实验,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得出的“成长型思维”结论震惊学术界。
实验一开始,让孩子们完成简单的拼图,所有孩子都能出色完成。然后将孩子分成两组给予不同表扬。
一组表扬他们的智商,“你很聪明”;
另一组表扬他们的努力,“你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出色”。
第二轮测试,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相对简单的,一种是较难的。
结果发现,被夸聪明的孩子,大部分选择了简单任务;
而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
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
第三轮是很难的任务,结果孩子们都测试失败。只是他们对失败的反应不同:被夸聪明的孩子认为是自己不够聪明,很灰心;
而被夸努力的孩子则认为自己不够努力,还要继续努力。
最后一轮测试的题和第一轮一样简单。结果出人意料:被夸努力的孩子的测试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
而被夸聪明的孩子的得分相比第一次,却退步了约20%。
德韦克解释说:
“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反之,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德韦克得出结论,被夸聪明的孩子容易陷入“固定型思维”,而被夸努力的孩子则具有“成长型思维”。
两者均是我们平常随口对孩子常说的,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
德韦克教授的实验告诉我们:“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会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试试下面的这些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也许会有惊喜发生……
心理学博士海姆·G·吉诺特说:“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
我们要用能引发孩子成长型思维的方式表扬他。不妨试试这几种表扬方式。
赞扬思考能力,鼓励动脑。
表扬细节,让孩子知道自己棒在什么地方。细化表扬,才更具表扬效果。
表扬参与,鼓励勇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面临很多“第一次的尝试”,这个时候,尤其需要爸妈的鼓励给他们勇气,需要爸妈的表扬给他们信心。
鼓励孩子重在参与,多体验过程的美好,少计较结果的得失。开拓眼界的同时,也熏陶了孩子豁达的心境。
从此刻起
我要多鼓励、赞赏孩子(不是夸耀),
而不是总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赏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
批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
我的情绪,伤害孩子的心灵;
从此刻起
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
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
从此刻起
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
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
因为我知道聆听才是最好的沟通。
从此刻起
我要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
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从此刻起
我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
因为我知道强制打压只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
从此刻起
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
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从此刻起
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的处理好每一个当下。
因为我知道脾气和暴力只代表我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
从此刻起
我要积极主动的处理好与爱人的关系,
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绝不让夫妻矛盾影响和伤害到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夫妻关系和睦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从此刻起
我要让孩子长成他要长成的样子,
而不是我期待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并不属于我,
他只是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
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从此刻起
我要多为孩子种善因,行善事。
因为我知道种善因,方能结善果,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
从此刻起
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
找出我自己的问题,修正我自己,
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
都是我的问题,我是一切的根源;
从此刻起
我要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
最亲密的伙伴,最慈爱的父母。
这是一篇值得每一位家长珍藏的文章,您收藏好,每天读一遍,保证您不再跟孩子生气,然后从此戒吼,生活也将悄然改变。
分享越多,生命越富有。欢迎朋友们留言分享您的观点,让更多人受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