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背景
4.17发生的淘宝总裁小三门,已经发生一个星期了,阿里至今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调查结果,没有正式立案,甚至各相关人员还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工作,仿佛这只是阿里这艘巨轮在航行中激起的一个小小浪花。然而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小的浪花,而可能是巨浪,足以把阿里这艘巨轮倾覆的海啸,因为我依稀看到这次处理方式中的点点滴滴细节都在揭示着:阿里的价值观在动摇。
这件事的男女主角,是淘宝,天猫,阿里妈妈的三料总裁,被美团创始人誉为阿里的太子,而女主角是淘宝自己孵化的MCN电商的创始人,已经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的电商品牌,如果这二人关系属实,那么这两家上市公司之间是极有可能存在利益输送关系的,夸张点说,凭借着淘宝的影响力,总裁可以只手遮天直接把一家企业送到纳斯达克敲钟。
阿里的应对方式也耐人寻味,只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这件事下微博热搜,试图阻断本事件的进一步传播(可能是微博自己干的,阿里是微博的股东),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做只是螳臂当车,热搜能删,但更多人在知乎,微信朋友圈,甚至去马云微博下面留言,让他来主持公道。
第二件事,就是阿里的首席人才官CPO童文红在阿里内部论坛回复蒋凡事件的帖子时表示,发生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应该道歉,公司会调查。
注意,这只是在内部的论坛,回帖,并没有出盖章公告:这件事谁来负责,什么时候出结果,公司的态度是怎样的。或许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件小事。但真的是小事吗?价值观上无小事。
- 价值观是什么
价值观,英文名叫value,如果说规章制度是企业的法律,那价值观就是企业的道德。一家企业,明文中规章制度里规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永远是有限的。当员工面临复杂的商业环境,想不起来规章制度,或者就算想起来也找不到对应的规定时,价值观,就是企业的道德标准,就成了一个基础依据。价值观是一个公司里所有人至上而下的行为准则,就像是天上的北斗星,指引着你做事的方向。为无数大决策,小选择,提供判断的方向和原则。
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CEO,计划对10家公司中的3家进行投资,本来公事公办,你依照你的常规标准来进行筛选,可是突然发现,其中一家公司的老板是你的初恋情人,当初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劳燕分飞,彼此心中都有不甘和不舍,是不是就悄悄的把天平向这家公司倾斜了?不仅如此,在后续合作中还不断给资源,给流量,给人才的加持,哪怕他弱一点,都可以平步青云的上市。这样给公司造成的后果是原本原本只需要花1亿就能扶持起来的,结果花了3个亿,还让自己团队中有一只完全靠自己的弱鸡,要是这样的弱鸡多了,那企业的战斗力也就下来了。。。
价值观的影响力会自下到上不断放大。像淘宝这么大体量的平台,又是被完全授权的总裁,如果价值观这个标尺不够清晰明确的话,是极容易影响员工的判断。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新员工在入职阿里后,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培训,来灌输企业文化价值观,还要搞“破冰”类的仪式,但蒋凡并没有经过这些程序,第一天就开始工作了。
他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而且也没有给他起花名,后来记者马钺专门去问彭蕾:蒋凡没有接受培训,是不是HR忘了?彭蕾说:这是考虑到蒋凡的情况,有意安排的,没有被培训“破冰”的阿里新员工,也不止蒋凡一个。
问题来了,是有人可以凌驾于文化,价值观之上走特权路线吗?仪式感这个文化,是一个员工融入一家企业的开始,代表抛去过去的做事方式,行为准则,来接受,融合,拥抱阿里的价值观,是不是只有低级别员工不能拒绝的,高层员工都可以跳过这个可能会让自己有些难堪的步骤吗?这是一种特权吗?在企业文化上,是不是也有双重标准?这件事,基层员工知道了会怎么想:难道这套仪式感,只是用来给我洗脑的工具吗?
既然要上阿里的这个战车,那这个仪式感就是你交的投名状,任何人都需要经过这个涅槃,哪怕你再不喜欢,如果你实在接受不了,那你别来呀,价值观,企业文化,是每一个员工所需要遵守的,然而,却有一些人凭借特权跳过了这个步骤,发生的事情就不觉得奇怪了,因为他没有被文化洗礼过,或许这才是此次事件背后真正的原因所在。
- 阿里曾经的做法
2011年中供铁军造假事件,马云和彭蕾,和中供管理团队召开了一个会议。负责人称述当时的情况,彭蕾是站着听的,负责人讲了没几句,彭蕾就忽然哭起来,哭得非常伤心:“在今天这种状况下,中供的管理层还能这么理性地说这件事,我接受不了。”因为在彭蕾看来,这是价值观动摇了呀,我们的团队怎么允许出这样的事?
处理结果:
B2B公司CEO卫哲,COO李旭晖引咎辞职;
B2B公司人事资深副总裁邓康明降级另用;吕广渝、干嘉伟、郑璐3位副总裁降职、降级;全国6位总经理、12个副总经理、区域经理降职、降级或辞退……核心管理团队几乎全部“一网打尽”。
大量销售骨干,受到开除在内的处分。
阿里巴巴还拿出170万美元对2249名受害者进行赔偿。
说句公平话,卫哲不是有意为之而是监察不力,也都不得被迫引咎辞职,虽然是那么年轻有为,而不是自罚三杯,这表明了阿里那时对价值观的态度。
2016年阿里程序员抢月饼,被当天开除,在我看来也是价值观动摇的一种表现,因为程序员在做这件事之前,没有权衡一下,这件事是否符合阿里的价值观,做了这件事可能导致的后果会是怎样。只能用事后开除的方式来弥补。但是这四个程序员被开除的时候还是一脸懵逼,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涉及到阿里的价值观,属于无心之过。说明依照价值观办事,还是没有深深的印在员工脑子里。世界五百强的一些外企,定期会进行合规培训,就是要随时要让员工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甚至还要时不时的杀鸡儆猴,让大家知道,触碰到这条高压线,无论是谁,都必须,马上离职。
- 英特尔的坚决
2018年6月21日,英特尔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宣布辞职,并立刻生效。英特尔在公司官网发布了这一消息:最近获悉,科再奇曾与一名英特尔员工存在“基于自愿的亲密(consensual)关系”,这一举动违反了英特尔的“反联谊”政策。
“鉴于所有员工都应尊重英特尔价值观,并遵守公司行为准则,董事会已经接受了科再奇的辞呈。一个已经做CEO五年,整个职业生涯都奉献给英特尔的老员工,触碰到这条红线,说砍也就砍了。。。
现在阿里的灵魂人物马云已经退休,职业经理人出身的张勇在掌管数千亿美金市值的阿里帝国,他不算是个根正苗红的阿里人,这是他掌管阿里以来最大的危机,仗打输了没关系,军魂还在,都还可以卷土重来,就像“来往”没做起来,反手一个“钉钉”占领企业办公软件市场,可是如果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 如何避免此类的事情发生?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此类事件的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质上是系统监管不力。如果他身边天天有人因为价值观的原因,被开除公司,甚至扭送派出所,他还敢干吗?随着职位的上升,管理者手上的权利也就越来越大,身边的诱惑也就越来越多,如果在他们头上,没有悬着一把“莫违规,违规必严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任何如磐石般意志的人,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诱惑的升级意志不断松动。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在一些世界五百强外企,都有一个合规部,都会有一个举报邮箱,任何违规的行为,你都可以举报,不仅可以举报,举报还有奖励,莫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用有力监管这条调节回路来降低可能违规的风险,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阿里处理完这件事后,成立一个合规部,并且公布一个举报邮箱和电话,需要实名举报,并且拿出以万为单位的奖金奖励实锤发生的违法乱纪行为,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真这样高的话,那估计整个阿里的管理层会人心惶惶,坐立不安吧,而且邮箱也会被塞爆。可以稍微温和一点这样:接受举报即日起阿里P8级以上中高层的违法乱纪行为,之前发生的举报无效,但公司会加大追查力度,发现之前的违法乱纪,绝不姑息。望公司管理层能爱惜自己的羽毛,我们是来改变世界的,不要被那些低层次的诱惑断送了我们的大好未来。那管理层在动以权谋私念头的时候,会不会权衡一下?
- 安达信的故事
安达信会计师律师事务所成立于1913年,1914年,芝加哥铁路公司要求安达信做假账。刚创业,年仅28岁的安达信连付工资的钱都没有,但他却正告该公司,即使倾芝加哥全城之财富,也难诱我让步。安达信成为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
后来2001年,安然丑闻爆发,安达信为了公司的业绩,不顾自己的“诚信”价值观,帮助安然做假账,安达信这家百年老店,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马云在2011年中供铁军造假事件的调查会上留下了那句被外界传播极广的话:“如果你们是这样做事的,我宁可把这家公司关掉。”
那这次呢?是存属谣言?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过?阿里会怎么处置?阿里还是那时的阿里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0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