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小行星即将与地球擦肩而过,人类该担心吗?
人类在地球上发展繁衍了数百万年,各种天灾人祸都经历过了,但人类文明依然发展至今,我们自认为是很顽强的,类似于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等自然灾害也没少经历。但2020年开年大自然的这一系列操作,才发现人类其实也挺脆弱的,我们并没有现象中的那么坚强。
我是可以回想一下几百年前的我们,连飞机是什么都不知道,二十多年前电脑、手机几乎都不常见。但就是忽然间感觉人类文明就发展起来了,又是AR黑科技、又是人工智能,不仅仅登上了月球未来还想去火星上逛一逛,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都自信的很,自信地认为人类的科技水平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有的时候真的在想,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变的如此盲目自大?但想不出答案!
按照现在的科技水平在普通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是可以挺过去的,但唯独有一个的确是我们一直担忧的问题,那就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道理是很简单的,因为有前车之鉴。
恐龙的灭绝
恐龙是生活在2.4亿年前的古生物,共经历了三个地质时代在地球上生存了1.65亿年,在大约6600万年前因为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而导致大部分的恐龙灭绝。有一种说法把恐龙分为了“鸟类恐龙”和“非鸟类恐龙”,在6600万年前灭绝的是非鸟类恐龙,而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就发展成为今天的鸟类动物,例如你们喜欢吃的炸鸡,也算是恐龙的后代了。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想其实非常的多,但目前主流科学观点认为恐龙就是因为小行星撞击而灭绝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沃尔特·阿尔瓦雷茨、两位化学家弗兰克·阿萨罗和海伦·米歇尔斯三位化学家共同提出了阿尔瓦雷茨假说(即小行星撞击理论),因为它们在白垩纪与第三纪交接地层(K-T界限)中,发现了超高含量的铱元素。这种元素在地球上是不常见的,但是它在小行星上却非常多。
1990年科学家在墨西哥发现了希克苏鲁伯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这个陨石坑直径超过180公里,深度超过900米。科学家模拟计算发现,这次撞击事件可能在几秒内就释放出了相当于4万个美国核武库爆炸的总能量。
巨大的冲击力导致火山爆发、超强的海啸、森林被毁,后续影响更加严重,大量的碎片、有毒气体和火山灰直冲云霄,并且随着大气循环覆盖全球,这就意味着植物无法完成光合作用,食物链的基石崩溃了,作为食物链的顶级动物恐龙自然是受冲击最大的。同时科学家认为释放的大量气体进入空中,遮挡阳光会导致地球气温变低。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模拟了撞击过程,论文第一作者Joanna Morgan认为这颗小行星撞击可能让地球平均气温一夜之间下降26.7℃。
恐龙灭绝事件一直都在提醒着人类,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果很严重
因此我们需要谨慎的应对预防天体撞击事件,很多国家都有“近地天体监测系统”,现在我们的科技水平已经可以实现对一些小行星的跟踪监测。并且设定了标准,当小行星的直径大于等于150米,近地距离小于0.05天文单位的时候,这颗天体就被列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
这样的天体如果撞击到地球上,会给人类带来区域性的破坏,并且是我们无法阻挡难以接受的。根据NASA的“近地天体警报系统”公布的信息,在4月29日和5月1日两颗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将近距离飞掠地球,正常情况下对地球没有影响。
小行星1998OR2
这颗小行星在1998年就被科学家所发现记录,一直都在绕太阳公转运行,大约三年左右的时间回归一次近距离飞掠地球。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大约是2.5公里,它将于北京时间2020年4月29日下午17时56分,以每秒8.7公里的速度飞掠地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候0.042天文单位大约是629万公里,相当于16.5个地月距离。
目前来看是非常安全的,这颗小行星之所以受人关注,主要还是因为它的直径太大了,如果撞击到地球表面,那将是全球性的灾难,并且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阻挡。
小行星2020DM4
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颗小行星是今年2月26日才被首次发现,它会在北京时间5月1日18时05分近距离飞掠地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候0.047天文单位,大约是709万公里,相当于是19个日地距离,因为它的直径是160米,因此也属于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
两颗天体一前一后分别在4月29日和5月1日近距离飞掠地球,届时最大的那一颗可以通过望远镜观测到,同时你还可以从网上的直播进行观看。
小行星撞击可能的防御办法
首先可以通过人造的航天器给小行星加速或者减速,这样就可以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其次就是人造航天器携带威力巨大的武器,让小行星撞击到地球年之前发生瓦解,尽量的把破坏影响降到最小。但是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会特别的困难,只期望人类可以尽快的发展科技,能完善小行星防御机制。既能监测小行星轨道,也能解决对地球有危险的小行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6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