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一方面,它的存在确立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为后世做出了许多的贡献;可另一方面,他的故步自封的思想直接导致了国家的思想、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落后于西方国家,随着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的走向衰退,也使得清朝开始了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不是影视剧里出镜率极高的三大王牌,而是一位后宫管理高手,也是清朝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 —— 爱新觉罗 · 奕詝
奕詝,道光皇帝第四子。因围猎时的一句“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得到帝心,被秘密立为储君,道光三十年,道光皇帝驾崩,他也正式地从父亲的手上接过了国家的重担,成为大清国家命运的主宰者。
刚刚即位的奕詝,和他的父亲道光帝一样,一腔热血的想要扭转国内的统治危机,于是,他大手笔的对朝政进行一系列改革。清洗军机处,想要重整朝纲;任用贤才,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整肃乾隆末期遗留的官场腐败问题,果断处理著名的科举舞弊案“戊午科场案 ”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官场的风气。
可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自己再怎么呕心沥血,用力改革,也无法改变从乾隆时期就开始渐渐腐败的政治、国库、民生、军队,一方面苦于自己能力的有限,一方面又面临着太平天国起义、西方列强入侵等一个又一个重大的打击,眼看着自己的天下渐渐走向没落,国家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自己又无力回天。一连串的打击使得他开始自暴自弃,这样他就开始了沉迷酒色的破罐子破摔之旅。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遇到了天资动人的叶赫那拉 · 杏贞,也就是后来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那个一生比她还传奇的女人。
在德龄的笔下,古稀之年的慈禧"还是一个很美丽动人的女性",一双手"不仅白腻,而且是极柔嫩,决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 由此可见,年轻时候的慈禧也是个容貌出众的女子,而又因为她善于揣度咸丰帝的心思,所以一入宫便深受恩宠。
又因为父亲做过比贴士,懂得满汉两种语言,写得一手好字,所以咸丰帝的很多奏章都会让慈禧代阅,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参与政事,为咸丰帝出谋划策,长期以往,锻炼出了她执政和决策的能力,再加上她本身就是一个对权力有兴趣,心思细腻敏感,遇事冷静,手腕干练的女人,如此一来更是为日后的垂帘听政奠定了基础。
我们前面有说过奕詝最初执政的时候做了很多积极的改革,因无力挽回败局才沉迷女色,可能有的人会觉得他还算是半个好皇帝,但其实,他也犯下了很多致命的错误,就是其中两个致命错误,让他身为一代帝王,被后世提起的时候,只有愤恨。
一、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虐待英法使节导致“火烧圆明园”
面对侵略消极对待,没有组织军队进行反抗,放弃了国家领土,不顾百姓的生死,在强大的西方殖民者面前没有顽强的继续作战下去,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在侵略者还未接近北京城时就带着妃子、皇子慌忙逃窜到热河行宫。
后又将英法的谈判代表押解在圆明园,因光顾着仓皇出逃,导致其中一半的人因没人管而被捆死、饿死。很多人只记得火烧圆明园的惨案,记得联军的烧杀抢掠,残害百姓,却不曾得知,就一切一切的悲剧,就是这场失败的外交直接导致的。
二、没有阻止慈禧篡政,甚至间接推波助澜
咸丰帝死后,安排八位大臣掌管朝廷,两位皇后执章制衡,以达到守护朝廷的和平,但是,就是这个他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安排也有着致命的缺陷。
他把象征权力的印章,赋予了慈禧,使得慈禧拥有行政的能力和权力,唯一的皇子载淳即位后,慈禧按捺不住对权力的欲望,联合恭亲王奕訢设计杀害八大臣,修改年号,开始了47年的垂帘听政。
在国难当头,一边惧怕敌人,一边不忘寻欢作乐,完全置百姓的安危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这样的皇帝,又怎么能不算是昏君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7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