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微爸爸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说:你有你的自由,但这自由应该是无害的。
复旦大学的学生最喜欢的一位老师,就是教思修的陈果老师了,她的课堂充满着笑声,众多名句听起来轻描淡写,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产生的启发不是随随便便的。
尽管这位“最美博士老师”并不是一位育儿专家,但是在“自由”上的阐述,值得所有的家长深思。
陈果说,你有你的自由,但这自由应该是无害的。这不就是在对着众多的家长们在说话吗?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你小小年纪懂什么?别闹,听爸妈的”,“你小屁孩什么都不知道,凭什么要给自己做主?”……
当孩子与我们的意见发生分歧,产生不一致时,经常会通过这样的话来试图说服孩子:你太小,别浪费时间,听我的。
这何尝不是家长的控制欲产生的限制和伤害。
因为很多父母心里都很明白,尽管孩子和自己是不一样的,不管是身份还是人生的任何一个方面,我们仍然会不顾一切的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就是“传承”。
像是血脉的流传一样,我们自顾自的把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却从来没有过分孩子内心是否接受。
一、家长的控制欲,容易造成孩子的悲剧
在强大的自由伤害之下,还有另外一个词能够很形象的描述家长们对孩子进行的强制,那就是“控制欲”。
控制欲有的时候是一个心理,例如在一个项目当中,总有一个人需要把握总的方向盘,如何定下成功的层次,和这个做主的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控制欲就能够把一盘散沙变成一团火。
在控制欲的另外一面,是强迫和约束。
而这样一份约束不是在别的地方频繁的出现,正是出现在每一个家庭里,每一位家长的身上。
其负面效应有多么的严重呢?孩子叛逆、报复心强、心里不公平、记恨世界不公;唯唯诺诺,没有主见、行尸走肉,乖巧的“妈宝”型孩子……控制欲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仅在心理健康上创伤不断,在实际的生活里也没法摆脱阴影。
二、为什么家长总对孩子有这么多的控制欲?
陈果在上课的时候告诉学生们,我们会发现有的人非常喜欢鄙夷他人,对他人的差评在他们的心里和行动中成为一种生活和骄傲,让他们肆意挥洒自己优越感,这也是一种慈善。
同样的道理放在家长的身上,我们便很容易理解。
家长们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控制也就是所谓的教育,是理所当然的。
不少家长沉浸在这样的自我喜悦里无法自拔,肆意挥洒自己的控制欲,在他们看来是无比快乐的事情。
因为这种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体验真的很让人沉迷。
习惯主宰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却不自知,是众多父母陷入控制欲陷阱的重要原因。
三、家长如何克制自己的“控制欲”
1、 学会包容和理解
控制欲强的人往往都会觉得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才是错的一方,正是因为这样,他会不惜一切,不择手段的让别人相信,自己才是对的那一方。
所以在家长们想要减少自己的控制欲,管理自己的控制欲时,必须知道什么是理解和包容,并且将这份包容用到孩子的身上,每个人都不完美,每个人也都会有缺陷,学会包容孩子,别再强求了。
2、 承认平凡与个体的不同
扭曲的家庭教育里,孩子的出现经常被看做是家长的再生或者是家长自身存活下去的依靠。
在《何以为家》里,男孩儿的父亲把生育当成了生活的工具,不劳而获,肆意宣泄自己的欲望,用交易孩子来维持生计,这不仅违背了道德,更没有为人父母的资格。
承认自己和孩子的平凡,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充分的尊重,这对家长减少控制欲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3、 合理宣泄情绪
谁都会有不满的情绪,有的人能够将其化解,而有的人做不到,经常用控制欲来伤害孩子的家长们就身处在无法化解自身情绪的人群里。
做到合理发泄情绪,做好情绪管理,管理好自己的控制欲。
所以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如果家长想要管孩子,就要先“管”好自己,否则“控制欲”发作,容易毁了孩子。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小微爸爸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6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