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散文:“老友”的硬伤

散文:“老友”的硬伤

某个黄金周,我同朋友们一道驾车从南宁驶向贵州独山方向。一路上,来自贵、川、渝方向的小车不时迎面而来,交会而过,便有时时关注着相关行情的朋友说,这都是些自驾出游的车辆,目的地就是北海。据他测算,从天府的腹地到这遥远的海滨,只需十多个小时,而南宁也将是他们的中途歇脚的地方。

一两日后,我已返回邕城,为解一时之饥,我踅进一家饮食店。摩肩接踵之中,香辣的油烟味中,当我听到一阵阵也香辣如许的川渝之音时,一股微妙的情绪油然而生:老友啊老友,你真的还有那么大的魅力吗?

在我的印象中,我最初对这道美食的品尝,就在眼下这家洋溢着阵阵川渝之音的食馆——当然,如今已物是人非了——四十多年前,顶着“知青”衔头的我从乡下回城小住,囊中羞涩自不必说,是夜寒风瑟瑟,我饥肠辘辘,是同行的伙伴介绍兼做东,在中山路明德街路口一间老店,我初初品尝了这道日后上了“中华名小吃”名录的食品,其中的主食是薰黄般的枧水湿面,与如今世人只知有“老友粉”而少闻得“老友面”的印象大相径庭。

除了充饥和解馋,不可能留下太多的印象,何况四十多年已经过去。 但 “老友面”成了南宁人的口头禅。至今,“老友面”一词的谐音及其应用意义也未全然泯灭,诸如:
老友老友,常常见面;
又如: 舞会上,音乐奏到缠绵处,正是舞伴陶醉时,脸蛋(面)不知不觉就贴上去了,那一段贴面舞,就叫做“老友面”;

……

我不嗜辣,甚至还有点惧辣,因而以辣椒为主要佐料之一的老友面或老友粉并不是我平日零食的主选。但毕竟不完全排斥它,偶尔饥肠辘辘时,买了张面票,排队取面时也会喉咙伸出手似的,两眼死死盯着师傅操作的每一细节,数次下来,也就烂熟于心了。 其之法大致如下: 炝锅,油稍重,爆炒豆豉、切细的笋丝、辣椒、蒜末以及调好味的鲜肉片,待锅里升起一股熊熊的火苗时,倒入一勺上汤,烧开心,加入另锅煮好的枧水湿面或切粉,再调以酱油适量,胡椒少许,撒入葱花,适时起锅,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老友面或老友粉就制作完成了。

因南宁人嗜粉食者甚众,自然而然衍生出了老友粉并且后来居上而成了主流。

老友面或老友粉之所以诱人,其特色有三:酱味稍厚,椒香扑鼻,笋味沁脾。此三者,之所以能被口味清淡的南宁人接受,把握得恰到好处是它的境界。如果是面食,那股微微的枧水味(苏打味)以及它薰黄般的颜 色也总是那么恰到好处的。

然而我仍然不太亲近它,既有不嗜辣且惧辣的缘故,更因其年深月久而显出来的硬伤。

如果不是因为我那求学于桂林的外甥女打从回到南宁,一下火车就嚷着要吃老友面,我不知道时下的年轻人居然对这道小吃是如此依赖。要知道,我,一个纯粹的土著,真正依赖着的恰恰就是那在南宁抢滩获得极大成功的桂林米粉。 眼前,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就在这条颇显龌龊的中山路,这所谓的美食街,竟然有那么一些(不止一群)川渝之人,津津品尝着这道在我看来早已过气的所谓名小吃,我不知道它居然扬名如此之远。要知道,川渝之地,可有着香辣浓郁的美食传统呢。可眼下,他们一碗下肚,又张罗着把店家的招牌作背景,要合影留念,好不热闹!那份满足,慕“老友”之名哉?得“老友”之实哉?

于是我就想,如果把这“老友”的硬伤稍加“疗救”,于广大食客,未尝不是一件功德之事。以下为对“症”疗救之“方”:

其一,现时好些“老友”店家,豆豉是不过刀的,煮制出来的粉食,浮着一颗颗黑色的豆豉,用广东食客的话来说,“就好似啲死乌蝇咁”——味道没有出来,视觉又被彻底破坏了,这刀功不能省。

其二,酸笋用料所造成的硬伤也许是最致命的。先前的“老友”,用的是土法自然发酵的土笋将切成薄片的置入小瓮,仅以清冽泉水浸之,逾周即成。酸、脆、香之外,食之,还有一种透入舌底,直冲脑门,疏通七窍的沁人清凉。现时的笋市,已经被一种叫做美国甜笋的东西冲击得七零八落,用的又是醋腌之法,味道单寡之至,完全乏善可陈。据说在美国,防止生物入侵甚于防川,中国的乌鱼,蕹菜均在严打之列,何以美国的所谓甜笋却能在中国铺天盖地地大行其道呢?为此,坏了好事的又岂止一道老友面? 我还记得,当年这个店家,腌笋的坛子就排列在墙边。

如今,在一些稍为偏远的农贸市场,我偶尔还购得一些土笋,食之,就像在回味着一段久远的好时光。啊,老友,老友,要想重振雄风,仅此一着,何其任重道远!

其三,如果再考究一些,将传统的鲜辣椒改为切细的干椒,与豆豉末、蒜末同时爆锅,那滋味,或许会更浓郁一些,更“内涵”一些,也更能与川、渝、云、贵、湘的饮食文化接轨一些吧。

以上之“方”,虽为至简,然欲商家实践,殊非易事,看来“老友”之“徒有虚名”,还会延续下去,直至其泯灭之日。随它去吧。只是,平日嗜食“老友”之人,居家度日,欲如法炮制,也非难为之事,何不一试吾“方”之验否?


这一碗啊,卖相尚好,然其量略显含蓄了,若以“淑女”享用,自当相称。


挺“粗放”的一小砵,最接地气,所谓“引车卖浆者流”,能不喜欢了去?


这红得耀眼的视觉效果,岂非“取悦”于云贵川渝人士的节奏哉?


如此齐全又精致的卖相,恕我浅陋,真心没有遇到过!

说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6916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