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何会二世而亡?
西晋统一三国,为何会二世而亡?
隋朝统一魏晋南北朝,为何会二世而亡?
宋朝统一五代十国,没有二世而亡,二世一直延续?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然坚持商鞅的苛政,毕竟经过连年征战,百姓早已需要安居乐业,这个时候最应该的就是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继续苛政,服役,修建长城等一系列劳民伤财的举动,最终导致民间积怨已深,不断的爆发起义,最终又没有选择好继承人,导致秦二世而亡,如果大位到了公子扶苏手里,或许又是一番新的现象,毕竟公子扶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就是赵高,李斯等玩弄权术,想要把持朝政,而扶苏又是一个老古板,最终自杀而亡,上天其实是给了秦朝的活路了,这个活路就在扶苏身上,但是秦朝没有抓住,所以上天既然让你存在就会给你安排好出路,看你能不能看到,能不能感觉到!
西晋为何统一三国后二世而亡,西晋是亡于内乱,西晋的开国皇帝是司马炎,司马炎在夺得大位前却是一位了不得的君主,但是在夺得大位之后却变成了昏庸碌碌无为的君主。司马懿的长子是司马师,但是司马师无子,就从司马昭那里过继了一个幼子,叫司马莜,也就是司马炎的弟弟,但是司马师走得早,家族需要继承,司马莜那个时候才8岁,所以位置到了司马昭这里,司马昭一直说要等司马莜长大,要把位置还给他,但一直都没有实现过。后面为了不让司马莜有继位的想法,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居然把皇位传给了一个弱智,这个弱智居然还有一个心如蛇蝎的皇后贾南风,一手制造了八王之乱,把西晋送上了灭亡之路!
隋朝二世而亡在于隋炀帝杨广一直扰民,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他的父亲杨坚开创了开皇之治,十多年的与民休养生息,百姓还算是安居乐业的,本来大位到了杨勇手里,可以说也算平稳,但就是隋炀帝杨广太得民心,最终废了杨勇,让隋朝快速走上了灭亡之路,隋炀帝自从登上大位后,因为面子做了一系列大的动作,迁都,开拓疆土,修建运河,连年征战,让百姓民不聊生,甚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杨广还在大开音乐会,邀请各国友人来参加,食宿免费,住宿重新装潢,焕然一新。最终落得个二世而亡,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最终身后全是骂名,就因为他没有搞清楚他代表谁的利益。
宋朝统一了五代十国,为何北宋灭于金国,南宋那么羸弱,但是还能和西夏,辽国,蒙古等国家抗争了很久,
第一:从继承人上讲:为了防止二世而亡,赵匡胤直接选择了皇位兄终弟及,由弟弟直接继承了皇位,虽说后续经过一系列的变故,皇位又回到了赵匡胤一脉手上,但那是很久之后了;
第二:从制度上讲,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宋朝一直都是重文轻武,文官还是比较适合治理天下的,由于重文轻武,所以也不会主动挑起战争;
第三:从思想上讲,孔孟之道盛行,三纲五常基本上都在这个时候出来,其中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逐渐演变成帝王统治的工具,尊君爱国,三纲五常等等是每个读书人必须要学习的和考试的,把思想统一了,所以宋之后谁起兵就是谋反就是大不孝,连累的是整个家族,再加上兵权都在皇家手上,所以没兵也没有人说自立为王起兵造反。所以内部统一团结了,就只有从外部开始打破,周边一些常年征战的国家,开始看中宋朝这块肥肉,谁都想来吃一口,咬一口,最终被元朝的也就是蒙古族给灭了。
所以历史告诉我们,建立一个新的秩序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摧毁一个秩序时间所需太短,可能短短几年就可,所以一个组织首先一定要思想统一,任何组织都是信仰的共同体,只有思想统一了,组织架构稳定,找到代表的群体,努力地为他们着想,你这个机构自然会受欢迎和长久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