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一更育儿
很多家长喜欢说孩子的起跑线问题,其实孩子的起跑线有很多,落下了一个还有下一个,这是很正常的。家长对此不要过于忧虑,而是要找到孩子的优势。
为什么孩子和孩子之间会有差距呢?一些家长认为,这是由孩子的智商决定的。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就是不够聪明,没有谁谁家的孩子智商高,所以成绩差。
其实有的时候问题真不是出在智商上,而是出在孩子的思维方式上。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孩子能够达到的不同高度,这是很多家长所疏忽的地方。
案例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很搞笑,也很有深意,是一部让人轻松看完的关于教育的励志电影,目前这部电影的评分依然很高。
这部电影讲述了三个学生,在大学的不同经历。影片中兰彻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而查尔图则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两种思维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固定型思维让人关注的不是成长,而是最终的结果,是直接的成功。为了能够考第一,查尔图可以做到每天苦读18个小时,并且认为只有考第一才是人生目标。
一个成功的人,他的成功只是阶段性的,但是并不是终身的。所以如果把成功当成自己唯一的目标,而忽视的成长的过程的话,那么最后获得的只能是失望。
分析
固定型思维的人也不愿意从自身去找原因,而是更愿意推卸责任,把问题归咎在别人身上。他们总觉得自己太聪明,别人都不如自己,这样就陷入了自负状态。
电影中的查尔图就是这样,他很害怕挑战,总是来给自己设限。他们总是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一旦没有取得成功的话,就会陷入挫败感中,而不愿意往前看。
和查尔图相对应的,就是兰彻这样的成长型思维。兰彻不惧怕权威,而是善于在困难中找到出口。权威说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吗?兰彻的做法可以给出更多答案。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也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给自己设定限制。失败和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被暂时的困难打倒,那也就失去了成长型的思维。
在电影中,查尔图是个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人。他的目标就是要考第一,要证明自己。像他这样思维的人非常多,只要取得好成绩,找个好工作就可以了。
但是兰彻,最终却成为了拥有400项发明专利的科学家,并且把科学研究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这是因为兰彻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为了学而学。
通过影片中的人物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其实人的成功并不是由智商决定的,而是由思维方式来决定的。如果人有成长型思维方式,那不管做什么都游刃有余。
作为家长,该怎样提升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
1) 忽略孩子的天赋,关注孩子的进步。
现在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了,要用鼓励的方式来提升孩子的信心。这样的教育方式本身没有错,但是一些家长表扬孩子的话却出了问题,把重点给搞错了。
有的家长这样表扬孩子:你真聪明,你是个天才!与其这样表扬孩子,不如换成这样的方式:经过努力付出,才有了这么好的成绩!告诉妈妈,你是怎么做的?
2) 给孩子建设性的批评。
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会直接用严厉的语气、语调来批评孩子。其实这样的批评除了给孩子带来内心的恐慌之外,对孩子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帮助。
与其如此,不如给孩子一些建设性的批评。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可以换一种更为友善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问题在哪里,让孩子下一次进行改善。
3) 注重孩子逆商的培养。
有的孩子在遭受打击和挫折的时候,马上就变得一蹶不振。比如在一次考试的时候出现退步,接下来就直接自暴自弃了,放弃了努力。这其实就是逆商不够高。
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逆商。在孩子遭遇困难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让孩子往前看,而不是被这一块石头绊倒。
妈妈寄语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确实是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但是给家长们更大的启发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是应该转变下思维方式呢?
用固定的思维方式来看问题,看不到事物的发展性,总是纠结在事物现在的问题上,肯定很难走出正确的一步。所以决定孩子成长的,是思维而不是智商。
今日话题:
你有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吗?你的孩子属于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型思维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45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