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忧国”,回望百年国史,那样晦暗不明的年代里,鲜血与炮火为伴,死亡与仇恨相生。但是我中华子孙坚强不屈,百姓们即使知道自己人微言轻,都没有放弃反抗外敌,强我国力。
在漫长而又艰难的反抗生涯中,汉奸是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主席在提及汉奸的时候,不无痛心的说道“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百年历史、泱泱大国,竟然是被自己儿女迫害的,让人不禁落泪。
有这样一个女人,蒲柳之姿、清秀美貌,却是帮着外国人荼毒同胞的汉奸,她的名字叫高玲。
出身贫苦
高玲家庭贫困,从小就被卖入别人家做童养媳。那个年代的童养媳与下人无异,高玲在“婆家”动辄被打骂,重体力劳作加上打骂,高玲实在是无法忍受,孤身一人逃了出去。这一年高玲只有十三岁。
家已经是无法再回了,高玲一个人流落在外。那个年代,一个女人一无傍身之技,二无家庭照应,三又没接受过教育,大多选择流落风尘。何况高玲年纪又小,根本无法独自谋生。
高玲无奈之下,高玲也进了青楼谋生。原本十三四岁的年纪,正是豆蔻年华,最是单纯而天真的年纪。但是青楼这个的地方是容不下单纯与天真的,在这里高玲很快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和周旋于各式各样的男人中间的能力。
认识了大汉奸王克敏
也就是在青楼里,高玲认识了王克敏。
王克敏其人是不折不扣的大汉奸,为日本人卖命做事,是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脑之一。
在民国政府任职的时候,就是亲日派,后来又在伪政府担任高官,是排的上号的、顶顶有名的大汉奸。
北平笼罩在日军的势力下,日本人找了一个中国人做傀儡负责北平的一切事务,王克敏便成了日本人的首选。
高玲在青楼里认识了王克敏,当时的高玲年轻漂亮,是青楼里往来逢迎有经验的妓女,但王克敏也是风月场里的老手。
甜言蜜语、糖衣炮弹,很快就攻陷了高玲少不经事的心。虽然王克敏的年纪足以当高玲的父亲,但是当时王克敏身居高位、有权有势,而高玲无权无势,也只能如此。
由于高玲在青楼,是高官与日本军官经常往来的地方,王克敏利用高玲的身份周旋于更路人马之间,利用高玲获得许多情报。
高玲则在不同的人之间周旋,利用自己的美貌,取得情报后,再将自己的知道的情报告诉王克敏。一时间王克敏利用高玲获得了许多不义之财,这时间王克敏正是得意,出卖国家利益帮日本人,高玲也帮着王克敏残害同胞,种植鸦片、贩卖鸦片。
艺术源于生活,电影里描写的角色,原来真的有历史原型。
后来高玲嫁给了王克敏,随着丈夫出入于上流场所,成了两汉奸夫妻。
王克敏死后,高玲逃跑
王克敏自从当上了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后,自恃得到北平特务机关长喜多诚一的支持,便不把汪精卫放在眼里。
“汪伪政权”建立之后,王克敏与汪精卫互相倾轧,在内部相互争夺。
蒋先生听闻新政权建立,大怒不已,下令刺杀王克敏,但是刺杀以失败告终。
王克敏靠着出卖国土利益与同胞,一时取得了高官厚禄。
而王克敏把持的华北当成自己的独立之国,不允许汪精卫染指,汪精卫已经对他起了杀心。
日本投降之后,汉奸的末日也就到了,作为华北头号汉奸,王克敏自然是逃不过被杀。
此时的王克敏自然也想过逃跑,但是王克敏逃跑的时候并没有带上当时已经是自己的妻子的高玲,而是带着自己的小妾匆忙逃跑。
说到最后,王克敏也不过是利用高玲,利用她的特殊身份,来得到情报,升官发财,达到自己的目的。
王克敏进了监狱,后来畏罪自杀。
此时的高玲惊慌不定、当时时局未稳,高玲带着钱逃到了香港。
到香港以后,高玲无人认识,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她为人温和有礼,与邻居相处的十分融洽,又热心公益事业,在当地口碑很好。成为当地人人都知道香港女慈善家。
但是她一直后悔自己曾经所做的事情,这也是高玲热心于慈善事业的重要原因——她要赎罪,她要为她羞愧的过往做些什么,以求心中安宁,她后来的一生都在忏悔。
当高玲83岁要逝世的时候,回望过去,她后悔万分。这才说出了自己一生的故事,说出了自己曾在青楼并且当了汉奸的身份,并且将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给社会,以此来赎罪。
这令当地人震惊不已,谁都没有相当这个温和又热衷慈善的老妇人竟然有着这样不堪的过往。
与她经历相似的还有一个女人叫小凤仙,两人的童年有着相似的经历,就连进入青楼的被悲惨命运都相似。
但是不同的是小凤仙因为知晓民族大义,帮助爱国将领蔡锷将军离开,而被称为“侠妓”,而高玲因为与王克敏狼狈为奸,而被称为汉奸。两相对比,高下立见。我们不得不叹息,同时女人却有着天壤之别。
趋利避害的人类天性,但是民族大义、民族尊严也是我们应该拥有的素质,国难之前有人爱国高于生命,有人却自私高于其他人。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无权无势、没有家庭依靠的女人命如飘萍,在时代的洪流里随波逐流。
碰上好男人是造化,碰到一个王克敏这样的人,只能遗臭万年。
但是人终究是个体,选择是可以自己做的,善恶是非、家国观念,这些都是做人必备的东西。
好在高玲终究是后悔,知道了忏悔,但是历史已经铭记了这个女人,当年的事情是什么样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了。
历史的车轮碾过芸芸众生,这些人皆是微茫,他们曾经为人所知,并且咬牙切齿。
身死后,舆论如潮水奔流而来,骂名也无可避免。
也不知道高玲在弥留之际是否想过,自己曾残害过的同胞活到今日是否也能子孙满堂呢?
文/风吟枪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1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