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汐彦
那天,我去给孩子开家长会,遇到好久不见的朋友。
她非常高兴地告诉我一个喜讯,她家孩子今年考上了清华大学。
在我的记忆中,她女儿是一个沉默内向、自卑胆怯的孩子,成绩也很一般。
我很好奇,就问朋友她女儿是怎么改变的。
听完朋友的分享,我才明白,教育好孩子,这三点很重要。
01
放弃对比,看见孩子的优点
朋友之前教导孩子时,常常说自家孩子比不上其他孩子,有时是嫌弃自家孩子数学成绩低;有时觉得自家孩子沉默寡言。
这样的事多了,她女儿越来越内向。母女俩有点争吵,孩子总是跑回房间,把门“砰”的一声用力关上。还从里面反锁,不管怎么叫她,都没有任何声音,到了饭点,饭也不吃,也不出房门一步,足足待了一天一夜。
之后两人的关系就像是陌生人,女儿做完事情就回自己屋里,变得比以往更加封闭自己!
这时候,朋友向人请教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对,她又上网查了大量的书籍和视频,才明白是自己的方式错了。
后来,她试着跟孩子沟通,并温和地面对孩子,每一次都先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开始沟通很不顺利,孩子还是不理她,偶尔会安静听朋友讲话。
慢慢地,孩子的心灵打开了,也终于吐露了心声:“每次你拿我和其他孩子比较,我就觉得自己很差,特别讨厌自己,也特别不相信自己,也会蒙着被子悄悄地哭,其实,我也很想成为你们的骄傲,只是,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去做!”
听完这些话,朋友也哭了,原来自己只是一个不懂得女儿内心的母亲。
后面,朋友再也不拿女儿去对比,反而多多鼓励。
于是,孩子在母亲的鼓励下渐渐开朗并且自信起来,这时候,朋友才发现,她的孩子身上有很多闪光点。
就这样,朋友的女儿在充满了理解和支持的爱中,改掉了以前的坏习惯,越来越阳光开朗起来,很多好的习惯也逐渐养成。读书更努力了,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父母需要做的,是不要跟其他孩子对比,看见自己孩子独一无二的优点,多加肯定尊重孩子,就能让他们越来越自信,各种潜能才能发挥出来。
02
尝试鼓励,多加肯定和尊重
电影《传奇的诞生》讲述了巴西队传奇球王贝利的足球生涯。
幼年时期,活泼好动的贝利热爱踢足球,在一次少年杯的足球比赛中,小小年纪的他表现出了极好的天赋,一个足球队的教练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年幼的他回到家里,满怀期待地和父母分享了这个喜讯。结果,他母亲听到后,直接拒绝了孩子想要去踢球的想法,并且和他讲起了他的父亲的“足球生涯”。
原来,贝利的爸爸之前是国家队球员,在一次训练失误中伤到了膝盖,当时他的球队就把他“抛弃”了。
后来,他除了足球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只能做些零工养家。懂事的他在听完母亲的话之后,便想要放弃足球,好好读书,并且跟父亲一起打些零工,补贴家用。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贝利父亲就发现自己的孩子真的在好好读书,不过孩子发自内心的笑容少了许多。
一次偶然的机会,父子俩在一个芒果树下乘凉,父亲就找了一个熟透的芒果踢了起来,孩子也按捺不住对足球的热爱,认真地玩了起来。
这一幕刚好被路过的母亲看到了,他们看到了孩子对于足球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决定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并把贝利送到了训练营。
在训练营中,贝利的天赋得以施展,在一场训练中,他伤到了膝盖,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正确,就告知了父母这个情况。
得知这个情况,母亲非但没有指责,反而告诉他这个决定是我们一起做的,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依然爱你。
母亲的话语给了贝利莫大的鼓励和力量。他康复之后,更加努力踢球,最终以年仅17岁的年龄站在世界杯的舞台,而且也成功带领巴西队赢得了首个世界杯夺冠的佳绩。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他们也不知道是对是错。
如果父母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让孩子相信,不管他的选择究竟如何,都会一直坚定站在他这边,保护支持着他,这会给孩子极大的动力。
有父母温暖厚实的依靠,孩子才会成长得越来越厉害。
03
允许平凡,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位全职妈妈在家带孩子,丈夫在外努力工作,每次丈夫回来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分数,丝毫不关心孩子的成长。
如果孩子没有考到满分,得到的就是不断地数落,并质疑她的管教,指责是她让孩子的成绩这么差。
一次,丈夫回来后又爆发了争吵,也打了她。这时,儿子小心翼翼去安抚自己的妈妈,但她没有注意到孩子的爱,反而指责孩子管得太多,有时间关心,还不赶快好好看书、备考。
这样的事情多了,儿子为了让这个家平静,他拼命学习。
但家里不安的环境让孩子也很迷茫,他看见母亲的痛苦和悲伤,不知道该怎么跟妈妈沟通,安慰她。
就这样一天天压抑着,最终,不堪重负的孩子患上了抑郁症。
孩子只能靠虐待小猫来获得安静,一次虐猫被市民发现并且报了警。母亲知道后,质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压抑许久的孩子爆发了,质问母亲是否真的爱自己,是不是分数比孩子都重要。
母亲听完孩子的质问,沉默了,也开始注意到自己的问题。
后来,这位母亲反思了很多,她不再过分强调孩子分数的问题,试着去关心孩子的内心。
渐渐地,孩子在母亲真诚的关心下,重新感受到了爱,治愈了自己的抑郁症,读书成绩也慢慢好了起来。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出人头地。如果过度苛求一定要成功,而忽视孩子的心灵,那最终的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父母的一味压迫,让孩子内心受伤;过度苛求完美,让孩子更加无所适从。这种情况下,孩子很难有好的表现和成绩。
唯有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不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这样你的孩子往往会超出你的预期。
当父母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孩子就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04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总以自己的经历去要求孩子做事。
当孩子质疑时,我们也会说:“这些是为你好!”
我们付出了很多,然而这些也只是自我感动,孩子们也会质疑我们的管教方式,只是他们一般不敢说出口,把委屈压抑在心底,因为我们都没有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有人说:“教育的本质在于如何引导一个灵魂的觉醒与成长。”
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机器,而是一个鲜活的人,就要尊重、肯定并支持他,只有这样的爱,对孩子才是有意义的。
希望我们的教育都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且从容,温柔且灿烂!
共勉!
责任编辑x圆滚滚 值班编辑x拧发条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13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