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相信很多人都去过黄山,市区内其实也隐藏着很多不错的有历史的景点,我们今天云旅游便带大家来看黄山脚下的屯溪老街,它被誉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黄山,不逛这条屯溪老街,就等于没来过。老街建筑保持着传统的徽州古建筑风格,历史上虽然几经兵火,屡有重建,但是风貌没有改变,仍然保留原来的结构和款式,小青瓦,白粉墙,马头墙,古色古香。
老街建筑保持着传统的徽州古建筑风格,典型的下店上房,前店后坊形制建筑。走在老街上感觉非常的复古,有种走在诗画里的感觉。
徽商造就的屯溪老街是古徽州的商业重镇,地处屯溪西部的黎阳于公元208年便有县级建制。悠久的历史为屯溪留下了包括徽派建筑在内的丰厚文化遗产。这里有徽墨、歙砚、徽漆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品,“祁红”“屯绿”“黄山毛峰 ”“太平猴魁”等享誉中外的名茶。
老街上除了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吃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基本上徽州特色小吃都能在这里找寻到。臭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觉其很香很嫩。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贵池、铜陵、大通等地鱼贩每年入冬时将长江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因要走七八天才到屯溪,为防止鲜鱼变质,鱼贩装桶时码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并经常上下翻动:鱼到徽州,鳃仍是红的,鳞不脱,质不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异味。洗净后以热油稍煎,细火烹调,异味全消,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臭鳜鱼。游客第一次吃的时候往往被气味吓到,但其实它跟臭豆腐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山烧饼本是古徽州的地方小吃,面团揉匀饧透后,放入炉壁边,经过木炭烘烤而成。刚出炉的黄山烧饼色泽金黄,吃起来酥脆爽口,油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烧饼也有多种口味,我最爱的便是传统的梅菜烧饼。相传1357年,朱元璋避难来到徽州一农家,饥饿难当,这家主人便拿出平日爱吃的烧饼给朱元璋充饥,吃的他是满口生香,大为赞赏。次年称帝时,没忘这农户的救命之恩,说救驾有功,就册封为救驾烧饼吧。
徽州毛豆腐,在老街上也常见。毛豆腐其实是通过以人工发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由于豆腐通过发酵后使其中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故经烹饪后味特鲜。来到黄山,总得来尝试下这道徽州名菜,于是在屯溪老街的特意点了香煎毛豆腐一探究竟。咬一口,里面的感觉不似我们经常吃到的豆腐是新嫩的,而是口感略渣,还有奇怪的酸味。我个人比较无法接受这个口感。
老街的形成和发展,与宋徽宗移都临安(即今日的杭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外出的徽商返乡后,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大兴土木,所以,老街被称为“宋城”。明代永乐年间,休宁商人程维宗在此基础上再建新的店铺,还在店铺之间建亭阁,供来往行人休息,从此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屯溪街市,距今也有600年历史了。屯溪老街古朴典雅的明清风貌,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一条徽州古街,虽历经天灾人祸,几度兴衰,仍保持着明清年代的街市情趣: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匾额旗招、朱阁重檐。来黄山旅游,一定不可错过这条老街。
黄山脚下600年老街,保留南宋、明清三个朝代风格兼具徽派特色,游客赞太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9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