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后期, 国家腐败,文官爱财,武官怕死,民不聊生。洪秀全的农民起义,战火烧遍了大半个中国,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也没有推翻大清的统治,却给本来的腐败透顶的大清以致命的打击。
在这种乱世之中,李鸿章应运而生。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做为打击农民军的主力,李鸿章在曾国藩的领导下,找到了自己在国家的位置,他回乡招募了淮军,跟曾的湘军一起,给予农民军以沉重的打击,农民军也由于腐败、内讧等原因,最终,农民军失败了,农民军黯然失色,大清的几颗新星却是熠熠生辉,随着曾国藩、李鸿章们的崛起,他们已经成为大清当代英豪。
李鸿章有一颗聪明绝顶的脑袋,他具有历史意义的长远眼光,别人看不到,而他却看到了,清廷的腐败,就象一个红红的大苹果,里面其实都烂透了,再不改革,大清灭亡并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随着西方乃至于邻国日本等国的崛起和强盛,已经成为大清前进道路上最大的障碍,于是乎,他成为了大清帝国“改革开放”第一人,他兴洋务,办大学,送优秀人才去国外留学,并成立了大清第一只海军——北洋水师,他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方式来管理军队,他想用大清的崛起,来迎接世界崭新的格局。倘历史走到这里,那么,李鸿章简直就是大清改革第一设计师,而在历史上青史留名。
然而,李鸿章的改革开放,治标不治本,大清就象是一个晚期的癌症病人,你用头疼治疼,脚疼治脚的方式,大清这驾破烂的马车,已经快走到了自己的尽头,如果不是彻底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已经很难挽回大清走向灭亡的命运了。
西方列强早就看透了大清的外强中干的本质,1840年,鸦片战争更是彰显了大清的软弱腐败,拿钱换和平,拿土地换和平,已经成为大清帝国一着无奈的、最后的棋子了。
其实,日本“脱亚入欧”,经过了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迅速强盛,在亚洲的崛起,才是对大清帝国最大的威慑。1894年,日本人扩张的野心终于按捺不住了。一切侵略者的侵略,都要给自己的侵略找一个美丽的借口,这年,朝鲜内乱,朝鲜又是大清的附属国,趁朝鲜内乱,日本想通过朝鲜以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
中国人有句话,叫打狗还要看主人的脸色。日本人根本不想看主人的脸色,因为主人他也想打了。由此,而引发了中日甲午海战,虽然大清的船只给日本重创,这次海战却是完败。做为主帅的李鸿章当然负以重大责任,为此,大清帝国把李鸿章打发回了家。而恰恰日本人“欣赏”李鸿章,甲午海战的谈判工作,日本人指名道姓让李鸿章参加。这样,李鸿章做为谈判代表,直接参与了甲午战争的谈判。
假如我是李鸿章,一次失败并不可怕,那只是一种局部的失败,大规模的战争还没有开始,谁胜谁负,尚难预料。因为李鸿章曾经有过的英雄气质,想当年,面对轰轰烈烈的洪秀全的农民起义,李鸿章的镇压,丝毫不手软,杀人放火丝毫也不眨一下眼睛。面对倭寇的猖狂,更应该具有英雄气度。按学问,李鸿章属一员儒将,本人温文儒雅,胸中自有百万兵。至于一场战争,对于饱读史书的李鸿章来讲,并不是没有胜算的,况且战争还是在大清的土地上进行的,李鸿章倘若拿出当年招募淮军的气魄,振臂一呼,万人响应,有了军队,有了指挥权,跟倭寇再战,以雪前耻,还是有这种机会和成就的。
然而,大清“拿土地换和平”由来已久,再者,当时西太后把持朝政,光绪皇帝属傀儡政权,想改革也没有力量来施行,李鸿章属“忠臣”,本来就亲西太后,西太后的内心,李鸿章猜的最清楚,“倭寇要的不就是钱吗,满足他,看他还能把大清怎么样?”,可你想了没有,“拿土地换和平”,那只是权益之计,从历史上看,南宋时最为猖獗,拿土地换和平,一切侵略者都是虎狼之辈,其实你拿土地换不来和平,最终换来的是改朝换代,而南宋皇帝也换来了投降皇帝、逃跑皇帝的恶名。
李鸿章做为谈判大臣,来到日本,就要据理力争,你们小日本不在自己的岛上好好发展,却来到我们大清的土地上开始掠夺,本来就没有理可讲,还想让我们大清割地陪款,要谈判行,大家摆明观点,孰对孰错?一目了然,该陪款的就是你们小日本,你们侵犯了我们的领海,怎么能让我们割地陪款?
当然,这种谈判方式,很快就会把小日本惹怒了,可面对民族大义,就应该这样寸土必争,就应该这样谈,如果谈崩了,那大家继续战争,我李鸿章并非那种窝囊废,且带兵打仗还是我的强项。如果以西太后为首的清政府责怪了,那好,你西太后另请高明,这样丧权辱国的协议我李鸿章不会签字。再说,我东渡日本,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是割地陪款这样的谈判,我李鸿章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假如我是李鸿章,我就要坚持民族大义为已任,抛弃家庭负担,抱定必死的决心,倘是这样了,或许会有几种死的结果。
一,谈判不力,被清政府召回处死。大概西太后会给李鸿章炮制几种罪名出来,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李鸿章为民族大义而死了,还会有丧权辱国的清臣去当替罪羊,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旦传到中国,李鸿章的大名便会彪炳清史。
二,谈判不力,被倭寇杀害。这种可能性最小,俗话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倘真的被倭寇杀害,李鸿章则功成名就,他的名气,会是大清第一人。
三,谈判破裂,西太后无人可派,李鸿章只好回到中国,中日两国重新战争。假如我是李鸿章,我会主动请战,跟倭寇一战,胜则是民族英雄,败也是为民族大义而死,死的其所,重于泰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挽狂澜于既倒,让倭寇败回日本。谈判破裂,中日开战,李鸿章象当年镇压洪秀全农民起义军那样,攻必克,战必胜,从历史上来看,小日本获胜的机率并不大,再说,我们国家人口多,兵源充足,海战不行,进入地面战,我们更有优势可言,即使不能速胜,打上几年抗日战争,最终,把小鬼子打回了日本,李鸿章可谓抗战第一人。
再说,李鸿章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各方面更趋于成熟,有了军权,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或许会成为推翻大清第一人,甚至是中国推翻帝制第一人。
或许毕竟是或许,假如也只是假如,丧权辱国仍然是丧权辱国,历史不会因为人民的不满而改变,李鸿章东渡日本,拿回来的却是一纸《马关条约》,割地陪款,一样都不少,那上面有他的臭名,从此,李鸿章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变了,再也不是风流倜傥、德高望重、文温儒雅的李中堂,他成了中国历史上割地陪款、丧权辱国第一人,永远地贴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当然,骂李鸿章丧权辱国,其丧权辱国的主要主子,还是软弱无能的大清政府,还有那个垂帘听政的西太后,他们才是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真正祸根,而李鸿章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者而已,不管怎么样,丧权辱国的人是永远也没有好下场的,李鸿章伴随着他清朝的主子们,在历史上留下了千载骂名。
《马关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阴患,不久,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中国人的脸面都被清政府给撕毁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出炉,这些不平等的条约,把中国人带进了重重的灾难之中不能自拔。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耀着人们前行的道路,借古喻今,中国的强盛,惧怕我们的是那些侵略者,做为一介百姓,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当今这种没有欺压、没有民族歧视的生活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96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