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那一群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英雄少年

那一群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英雄少年

满清的丧钟、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的丧钟,于100多年前的辛亥年敲响了。在这场注定要名垂青史的革命中,武装夺取各省政权的,是一群年轻人,是一群年轻的热血军官。

年轻到怎样的程度?下面就将收集到的几个省区独立后军政长官们起义时的出身、年龄和起义前的军职做一简单罗列,供各位有兴趣的一同研究参考。

29岁领导云南起义并任云南都督的蔡锷

因为领导各省武装起义的,都是清新军的军官,而那时新军的编制与官职与后来的编制军职在称谓上有所不同,有必要介绍一下两者的对应关系。

清末新军各级,采用军、镇、协、标、营、队、排、棚的编制层次,进入民国后的1912年9月,在保持编制不变的情况下,各级名称相应改为沿用至今的军、师、旅、团、营、连、排、班。与此同时,各级长官的称谓也随之改变,其对应关系是为:

军(总统)——军(军长)

镇(统制)——师(师长)

协(统领)——旅(旅长)

标(统带)——团(团长)

营(管带)——营(营长)

队(队官)——连(连长)

排(排长)——排(排长)

棚(正目)——班(班长)

另外,各种军职还有:

总参谋官——军参谋长

正参谋官——师参谋长

教练官——副团长

督队官——副营长

监督——教育长

副目——副班长

29岁领导广东起义、旋任浙江都督的蒋尊簋

辛亥革命中,各省的武装起义很快成功了,很快就建立了各省的军政权。有多快呢?不过几天甚至几小时的时间。这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才取得全国的胜利很是不同。各省军政府的领导人,就跟变戏法似的,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便由基层的军官甚至士兵一跃而成为高级将领。这种跨度之大,空前绝后。

来看一看各省军政府的高级将领在起义前的军职:

一、湖北军政府

都督黎元洪——起义前——统领

军令部长杜锡钧——起义前——管带

军务部长孙武——起义前——队官

参谋部长(前)张景良——起义前——统带

参谋部长(后)杨开甲——起义前——管带

战时总参谋长李书城——起义前——陆军小学堂监督

武昌革命军总指挥、湖北军政府副参谋长吴兆麟——起义前——队官

第一协统领宋锡全——起义前——队官

第二协统领何锡蕃——起义前——管带

第三协统领林翼之——起义前——排长

第四协统领张廷辅——起义前——排长

第五协统领熊秉坤——起义前——正目

第六协统领杨载雄——起义前——士兵

第七协统领邓玉麟——起义前——士兵

第八协统领罗洪升——起义前——队官

29岁领导江西起义并任江西都督的李烈钧

二、湖南都督府

都督焦达峰——超义前——职业革命者,无军职

副都督陈作新——起义前——排长

军政部长黄鸾鸣——起义前——统带

第一师师长余钦翼——起义前——统带

第二师师长赵春霆——起义前——管带

第三师师长曾继吾——起义前——统带

第四师师长王隆中——起义前——教练官

第五师师长梅馨——起义前——管带

25岁领导福建起义并任福建国民军司令官的许崇智

三、陕西都督府

都督张凤翙——起义前——管带

副都督万炳南——起义前——正目

副都督钱鼎——起义前——督队官

兵马大都督张云山——起义前——司号官

副都督吴世昌——起义前——正目

钱粮都督马玉贵——起义前——正目

副都督马福祥——起义前——队官

军令都督刘世杰——起义前——正目

副都督郭胜清——起义前——正目

军政部长党仲昭——起义前——队官

28岁领导山西起义并任山西都督的阎锡山

四、山西都督府

都督阎锡山——起义前——统带

副都督兼军政部长温寿泉——起义前——教练官

军政部副部长马开崧——起义前——管带

参谋部长黄国梁——起义前——统带

参谋部副部长孔繁霨——起义前任职待考

军令部长常樾——起义前——教练官

东路军总司令姚以价——起义前——管带

南路军总司令刘汉卿——起义前——队官

北路军总司令张瑜——起义前——管带

28岁参与领导云南起义,旋任贵州都督的唐继尧

五、云南都督府

都督蔡锷——起义前——统领

军政部总长(前)李根源——起义前——云南讲武堂监督

军政部总长(后)罗佩金——起义前——统带

军政部次长唐继尧——起义前——管带

参谋部总长殷承瓛——起义前——正参谋官

参谋部次长谢汝翼——起义前——管带

第一部部长刘存厚——起义前——管带

第二部部长韩凤楼——起义前——管带

第三部部长顾品珍——起义前——教官

第四部部长庾恩旸——起义前——管带

第五部部长李凤楼——起义前——管带

第六部部长刘祖武——起义前——教官

第七部部长唐尔琨——起义前任职待考

第八部部长李钟本——起义前任职待考

军务部总长韩建铎——起义前——统带

军务部次长沈汪度——起义前——讲武堂监督

辛亥革命,共有14个省起义成功,未全列。

从以上并不完全的罗列中可见,有些人起义时就是个排长、班长,几十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后夺取了政权,就成了都督、旅长,这和林彪起义时也是排长,夺取政权后成为元帅需要几十年的经历并不相同,和众多黄埔学生虽然也仅在数年间便升至师长旅长,但却全部在战斗中逐级成长的情况也不相同。而这,也埋下了他们因带兵与理政经验严重不足从而在军政舞台昙花一现的伏笔。

谋组燕晋联军起义失败身亡的吴禄贞,终年31岁

当然,也有革命不成功的。在北方的直隶和奉天,第6镇统制吴禄贞、第20镇统制张绍曾和第2混成协统领蓝天蔚,为响应南方的革命,举行“滦州兵谏”,并谋组燕晋联军,以直捣黄龙。但直隶和奉天乃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和起家之地,统治根基牢固,吴、张、蓝等壮志难酬,三人中一个被杀,一个被黜,一个被迫逃亡。是年,蓝天蔚32岁,吴禄贞、张绍曾都只有30岁。三人都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在这场推翻帝制、建立和维护共和的武装行动中,留日陆军士官生特别的抢镜。

请看当时各省领导人的出身和年龄(不全):

陕西都督张凤翙——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六期——30岁

山西都督阎锡山——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六期——28岁

山西副都督温寿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六期——30岁

江西都督(前)李烈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六期——29岁

江西都督(后)欧阳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六期——30岁

云南都督蔡锷——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三期——29岁

浙江都督蒋尊簋——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三期——29岁

贵州都督(前)杨荩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七期——31岁

贵州都督(后)唐继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六期——28岁

四川都督尹昌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六期——27岁

上海商团军总司令李显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六期——29岁

浙江民军总司令周承菼——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四期——28岁

福建国民军司令官许崇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三期——25岁。

1915年,袁世凯阴谋称帝,革命党人在云南组成了护国军讨伐帝制。护国军共编3个军,其最初的编制序列和高级将领出身:

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留日陆军士官三期

参谋长罗佩金——留日陆军士官六期

第一梯团长刘云峰——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二期

第二梯团长赵又新——留日陆军士官六期

第三梯团长顾品珍——留日陆军士官六期

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留日陆军士官六期

参谋长何国钧——留日陆军振武学校(士官预科)

第一梯团长张开儒——留日陆军士官六期

第二梯团长方声涛——留日陆军士官四期

第三梯团长何国钧(兼)——留日陆军振武学校

第三军总司令唐继尧——留日陆军士官六期

参谋长瘐恩扬——留日陆军士官六期

第一梯团长赵钟奇——留日陆军士官八期

第二梯团长韩凤楼——留日陆军士官六期

第三梯团长黄毓成——留日陆军士官六期

第四梯团长刘祖武——留日陆军士官六期

第五梯团长瘐恩扬(兼)——留日陆军士官六期

第六梯团长叶荃——留日陆军士官六期

3个军的总司令、参谋长,12个梯团长,总计16人当中,留日陆军士官生占了14人之多。

护国三杰之蔡锷(左)、唐继尧(中)、李烈钧(右)

上图即是有“护国三杰”之称的讨袁起义三个军的总司令。第一军总司令蔡锷34岁,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34岁,第三军总司令唐继尧33岁。

虽然一百多年前的这场革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虽然这些年轻的革命者日后的轨迹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在这场大潮面前,他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斗胆担当起了历史赋予的大任,把皇帝拉下了马,把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彻底埋葬了,就凭这一点,他们功载千秋。可惜的是,到了今天,那些对戏子们哪天打一个喷嚏哪天崴一下脚都能知道的一清二楚的人们,还有几人能知道他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8373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