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自从女儿出生后,我一直在想,到底该用什么教育方式来使她更好地成长。都说“女孩要富养”,虽然对“富”的解释千差万别,但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主张要尽力满足她的需要。这样才能见多识广,不被蝇头小利诱惑。直到我读过哥伦比亚作家艾玛·雷耶斯的这本《我在秘密生长》,才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想法。
艾玛·雷耶斯
艾玛·雷耶斯(1919—2003),哥伦比亚著名画家,知识分子。
她的绘画水平好到什么程度呢?曾经,毕加索偷偷去看她的画展,赞叹不已,悄悄留下了自己的签名。
她的文学造诣好到什么程度呢?曾经,马尔克斯对她的作品赞不绝口,亲自打电话想让她出版。
我在秘密生长
《我在秘密生长》是艾玛·雷耶斯的一本书信集作品,作者在书中回忆了自己童年被父母遗弃、在修道院长大并最终逃离修道院的成长经历。读完我们会发现,虽然成长的环境缺吃少穿,艾玛并不是一个被“富养”的女孩,但她却能在黑暗中秘密地向阳而生,并最终赢得光亮精彩的人生,那么,她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讲述......
丰富的想象力是女孩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方法
艾玛小的时候,跟玛丽亚太太住在一起,他们的家是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贫民窟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平常的时候,艾玛垃圾堆里度日玩耍,而周末的时候,则会被玛丽亚反锁在屋内。屋内一片漆黑,只有一个破旧的窟窿可以透过一点微弱的光,艾玛只有把眼睛贴在这个窟窿上往街上看,才不会害怕。
为此,她常常一连几个小时盯着这个窟窿,以至于当大人们回来时,她已经靠着门板睡着了。这让我想起自己曾经把女儿反锁在车里,下车去买东西。虽然在视线范围内,而且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当我返回车里的时候,女儿已经哭成了泪人。
对一个女孩来说,安全感是天生就稀缺的东西。她们会害怕黑夜、害怕怪兽、害怕一切未知和不确定的东西,就像童话故事里,公主总是会被恶龙抓走。
艾玛唯一的朋友是一个被电车轧断一条腿的“瘸子”小孩,“瘸子”跟艾玛一起在垃圾场上堆了一个泥人。泥巴越加越多,泥人越来越大,他们给它起名叫做“雷波勇将军”,并用垃圾场上能找到的一切东西来打扮他。
艾玛的想象力给雷波勇将军赋予了丰富的意义,有时它当坏人,有时当好人,大多数时候,它是一个充满魔力的神奇的生灵。艾玛在被反锁的日子里,透过门上的窟窿,想象着雷波勇将军的一千个英雄事迹。这使她可以有勇气对抗屋子的黑暗,获得短暂的安全感。
《奇葩说》里面黄执中讲过一段关于安全感的段子,他说“一个小女孩跟爸爸要一只玩具熊,因为她害怕怪兽。爸爸再三保证房间里没有怪兽,但小女孩说没关系,因为玩具熊会给她带来安全感。
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以为把孩子锁在车里,她在我目力所及的范围是安全的。但在她心里,爸爸离开,把自己锁起来是没有安全感的。安全和安全感本就是两件不同的东西。一个是外在物理世界的客观安全,一个是内在想象世界里的主观感受。
如何获得安全感?是每个女人终其一生都要努力去解决的命题。
艾玛依靠的是雷波勇将军,大多数女孩依靠的或许是一只玩具熊,一个洋娃娃。但不管哪一种,本质上来说,最终能够帮助小女孩战胜恐惧的,其实是她自己对未来的想象。
正如法国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巨匠狄德罗说过的那样:“想象是一种独特的品质。没有它的话,诗人不能称其为诗人,哲学家不能称其为哲学家,一个人甚至不能称其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
这里说的就是想象中的世界对物理世界的影响力,我们大人会关注外在物理世界的相对安全,而常常会忽略内在世界中,由想象力构筑起来的绝对安全,这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所以,在一个女孩的教育中,也许对抗恐惧的最好方法不是让她变的勇敢,而是让她变得善于想象。丰富的想象力,是一个女孩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方法,这是女孩要学会的第一个要点。
积极面对“失去”是女孩能够坚韧前行的重要动力
古龙先生说:“就算你不愿让人别离,也一样有人会要你别离”
对于生活在贫民窟的艾玛来说,她天生就明白什么是饥饿、寒冷、死亡和别离,即便这些别离并不是她自己想要的选择。
玛丽亚结交了一位有身份地位的男朋友,她带着艾玛离开了平民窟,艾玛走的时候,“瘸子”跑过来,靠近马车,送给她半个橘子,这是西班牙语中“另一半”的意思,他们看着彼此,眼睛里满是悲伤。
那时候,她还不知道他们一生都不会再见了,也不知道彼此后来的命运如何,只记得他那双在一顶可笑的水手帽下面被泪水朦胧过的黑色的大眼睛。
人们总说失去后才会懂得珍惜,对于艾玛来说,颠沛的命运注定了她无论珍惜与否都必然会失去的结局。
玛丽亚夫人生了一个小孩,艾玛整天跟小孩待在一起,小孩醒着的时候,她就自顾自地跟小孩说话;小孩睡着的时候,她就坐在一边等他醒来;小孩一哭,她就赶紧跑去拿奶瓶。
艾玛觉得小孩跟雷波勇将军一样,是属于她一个人的。但随着玛丽亚夫人跟男朋友关系恶化,小孩最终被玛丽亚决定遗弃。
艾玛用力想要去阻止,但她自己也仅仅是个孩子而已,她摔倒在地上,手里抓着草,脸贴着泥土,悲怆地哭喊。
失去使人痛苦的地方,不仅仅在于我们丢失的对象,还在于整个过程中我们会丢失掉一部分自我。
失去小孩的艾玛觉得生无可恋,仿佛自己也随着小孩离去了。但她的不幸才刚刚开始,玛丽亚又结交了一位男朋友,这次,他们把艾玛也遗弃在了火车站台上。
人生中有太多无法预测的失去,即便对一个普通女孩来说,她的成长其实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幼年时会失去心爱的玩具,长大一些后可能会失去心爱的人,嫁人后会失去原生家庭的生活环境,工作后离开曾经的岗位会丢失某种身份……
失去会让熟悉的世界变的陌生,让你与自己原本最熟悉不过的生活脱节,甚至有时会让你失去希望。
如何面对失去?也是每个女人终其一生都要面临的问题。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课程讲义中曾告诉学生们:“关于失去,人们能掌控的部分只有自己——自己对失去的诠释以及自己的行动。”
艾玛的命运,让我想起了《飘》里的女主角郝思嘉,她本来是一个富裕的农场主的女儿,但是战争毁掉了熟悉的庄园、也毁掉了曾经的千金小姐,她在历经波折后终于学会了面对失去的能力,那就是”勇于接受失去,放眼美好未来“。从而才能领悟那句著名的台词:”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所以我想,面对失去的时候,于其倍加珍惜,不如好好告别。试着与“失去”和解,才能更好地拥抱未来。这是一个女孩要学会的第二个要点。
勇于突破“自我”是女孩成就自己的终极方式
失去一切的艾玛被修道院的修女收养,修女给她讲了一个叫做耶稣的小孩的故事。耶稣的妈妈也叫玛丽亚,他还有一个富裕的老爸住在天上。
艾玛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她爬上了修道院里高高的树梢,并因此挨了打。但当她说她爬那么高是为了能看到天上的小孩耶稣的时候,所有的修女都哭了 ,说艾玛真是个善良的小天使。
此后艾玛就在这个与外界隔着三重厚厚的大门的地方一天天长大,她服从、听话、受到其他女孩的欺负,但是她学会了观察不同的人与环境,也学会了不断突破自我。
这种自我突破一方面体现在她生活技能的提升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她思想认识的提升上。
在生活上,她学会了刺绣的手法,可以独自发明新的针法和不同的图案,是整个修道院里绣工最好的女孩,并承担了为教皇刺绣的重任。
在思想上,她崇拜的对象由圣婴耶稣变成了圣母玛丽亚,她对她讲自己的过往故事和日常的喜怒哀乐。她立志于未来称为一名虔诚的修女,并为此日夜修行。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不断突破自我”
也就是说,人生其实就是不断突破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不断突破的过程中,你会对原来的自我和旧有的世界不断产生不一样的认知和想象。
一个好色的道貌岸然的神父试图对艾玛进行侵犯,这是她再次突破了对修道院的认知。她觉得修女们在自己眼中已经褪了色,修道院的一切都变的难以接受。
终于,在一个凛冽的早晨,她偷了钥匙,打开修道院厚厚的大门,迈步走进了外面的世界。那一刻,她才发现自己早就不是小女孩了。
艾玛在修道院里的生活无疑是受到束缚的,她突破自我的经历,让我想到了《你当向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
书里的主角塔拉,从小在父母经营的废料厂里长大,父母的宗教观念和爱给她画了一个精致的牢笼。这个牢笼比艾玛的贫民窟优越太多,这里不缺食物、不缺各种日用品,也不缺父母的爱。
塔拉通过阅读、音乐、数学与几何,不断地自我突破,最终觉醒,并于2014年获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艾玛和塔拉都是通过自我突破最终成就自我的典范,她们原本生活在黑暗中,这种在黑暗中秘密地向阳而生,并最终觉醒的故事激励了我们每一个人。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传统和社会给女性戴了太多的枷锁和束缚,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冲破束缚,成就自我。所以,“突破自我”是一个女孩要学会的第三个要点。如果未曾见过阳光,你会以为你喜欢的本是黑暗!
总结:
艾玛·雷耶斯的《我的秘密生长》,虽然只写了自己15岁之前的成长经历,但这段经历像是一颗种子,里面已经包含了一个女孩成长的全部基因。我想,如果我也能在女儿的成长中培育好这样的种子,交给她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学会面对失去、不断突破自我,那么,将来在她长大后的岁月里,自然会萌芽开花,枝繁叶茂,迎接一段光亮的人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7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