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告诉你,幼儿在语言启蒙时,大概有1-5%的孩子出现口吃,你一定会认为这是扯淡,为什么平时看不到那么多口吃孩子出现?因为几乎 80 %的口吃儿童在8- 16岁时自发地恢复正常了。
那么剩下的20%的口吃孩子怎么办?
有位妈妈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宝宝很爱说话,小嘴吧噼里啪啦的说个不停,但是总会磕磕巴巴,好像脑子里想法太多,总是没法流利表达,一说就卡,一卡就急得张牙舞爪,今天带宝宝去游乐场了,被别的小朋友嘲笑了,我们玩了一会儿,就提前回来了,心情很不好……
宝宝口吃的毛病,在2岁半的时候就有了。现在最担心上幼儿园了,总担心被其他小朋友模仿,问过其他家长,别人家的小朋友也有过一段口吃的经历,但是很快就恢复正常了,是不是我的宝宝天生胆小,因为别人说口吃可能是吓出来的,所以平时什么事儿,都顺着孩子,不敢让孩子激动。
为什么有的孩子口吃毛病会自我康复?
2-3岁的宝宝,恰好处于语言启蒙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孩子,掌握的词汇量有限,表达能力不足。而且说话时经常急于表达,缺少成熟的语言逻辑思维,甚至语法组织经常出现错误,有时候,既想快速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选择适当的词汇,这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些困难的。
所以,宝宝表现出犹豫、吭哧、停顿和重复,都是一种本能反应。这时的口吃只是一种发育不足的现象,并不是真正的口吃,简称为“发育性口吃”。
发育性口吃解密?
语言病理学认为:发育性口吃一般在5-6岁之前都能自愈,但是过了5-6岁后,语言发育已经成熟,已经完全有能力用语言流利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时候,仍然“口吃”。父母们一定要注意了,留给孩子的机会不多了,剩下的时间里,孩子的口吃很可能会成为顽固性口吃,很可能会随着孩子的成长,直到成年。
很奇怪,有的孩子似乎一直都没有遇到过发育性口吃的门槛,也有的孩子出现过发育性口吃,但很短的时间就消失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确实有些孩子语言天赋强大,也不排除父母在早期的幼儿抚养、教育做得好。
如何度过“发育性口吃”?管还是不管?
很多父母看完上面的解释,可能会认为“发育性口吃”的孩子不需要干预,让孩子高高兴兴的成长,就OK了。如果这样想,孩子可能要被口吃“KO”了!
很多关于语言障碍的调研显示,“发育性口吃”的孩子,之所以能顺利度过这个门槛,背后无不存在各种人为干预的因素,特别是父母在家庭语言环境中,起到了很多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孩子在0-6岁时期,口语表达出现问题,父母如何引导?
1、心理预防不可少:
心理暗示是口吃康复的第一大敌(具体可参考1939年约翰逊的“孤儿口吃实验”),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一定会影响语言思维的表达。例如有些孩子在受到突发事件的刺激如惊吓、斥责、打骂等,产生情绪上的焦虑、恐惧,从而产生语言节奏异常。所以,如果你想介入孩子的语言口吃问题,一定要想想,是否带有负面情绪、急躁情绪等等。
2、少用提问、命令方式:
从实际案例分析,当提问数量很多时,孩子处于非常被动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下,语言停顿、卡壳增多,提问常常把儿童卡住。减少30%-50% 的问题数量,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让孩子自主陈述的方式对减少孩子口吃非常有益。陈述技巧如下:当小孩玩时,父得用一些简短的句子与小孩谈论他在做什么,想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话语气要适中,不要让孩子感到在给他做训练,否则孩子可能会拒绝。
“不对,有卡壳了,再说一遍”这种命令的方式最不可取,特别是在出现口吃的地方,让孩子再次重复,直到说对为止,这种难为孩子的方式,其实是在不断地给予心理压力和心理暗示,让孩子对口吃更加印象深刻。
3、自我组织语言练习:
父母可以抛出话题,让孩子自发组织语言,比如,妈妈读一个童话故事,让孩子参与话题,说一说童话故事的感受,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有时间,有准备,进行充分的语言思考,以及词汇组织,有准备的表达,通常会增加语言的流畅性。“用进废退”的原则告诉我们,这种练习越多,儿童发音更加流畅,获取词汇速度加快,一个孩子的口语习惯就是这样潜移默化中养成的。
4、消除口吃暗示痕迹:
年龄越小的孩子(2-3岁),越容易在同一个词语卡壳,如何让孩子毫无心理压力的得到暗示呢?普通的父母可能会直接让孩子再重复一遍,聪明的父母不会命令孩子再说一遍,而是自己把说错的地方,换一种语境说一次,孩子有模仿的天性,用游戏的方式,跟随父母的引导,但是这种方式不建议反复使用。有一位聪明的妈妈,把孩子经常出现口吃的词语,编成儿歌,在做家务的时候,自己哼唱,孩子在旁边玩耍,不自觉地跟着唱,很快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就是一种消除口吃暗示的方法。
5、做一个关注者和倾听者:
你知道0-5岁孩子的语言需求吗?很多父母经常忽略这一点,当孩子需要父母注意听他们说话的时候,有的父母往往心不在焉,如果没有倾听者,说话的人一定会降低表达欲望,语言思维活跃度会大大降低。
尤其对孩子来说,情商有限,他们不善于观察和等待说话的机会,有的时候突然打断父母,有的时候喋喋不休,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放下手头的事情,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100%的投入,做好一个倾听者。这个时候是孩子自主表达的最佳时机,语言表达卡壳无关紧要,重在理解和表达,对提高整体语言能力很有帮助。
6、词汇输入很重要:
对大部分“发育性口吃”的幼儿,学习使用更多的词汇很重要,第一个词汇爆发期,只需要50个基础词汇,但是用来表达,这些词汇简直少得可怜,第二个词汇爆发期就会成阶数增长,达到几百个。这些词汇对于孩子的表达流畅性,非常重要,只有词汇量足够,大脑才会迅速提供这些词汇,孩子才会脱口而出。
除了以上这些,其实关于“发育性口吃”的家庭辅导技巧还有很多,比如呼吸调整、发声技巧、语速的协调等等。
总之,“发育性口吃”看似是一个良性的发展,但是如果没有父母的引导和干预,这个良性发展也可能走入迷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6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