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炒股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多年的常见现象,随着商业运作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商品成了“炒”的对象,甚至包括此前的猪肉,只要是炙手可热的消费品,都被加上了金融属性。而就在近段时间,“炒粮食”竟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目前全球很多国家都受到了新型肺炎疫情的影响,而这直接导致了多个国家限制了粮食出口。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全球共有包括包括俄罗斯、埃及、越南、印度、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等在内的12个国家宣布或启动了部分粮食出口限制的举措。
其中,越南、哈萨克斯坦和埃及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而越南和泰国更是我国大米进口的前两位国家。这不由让很多人开始担心,我国的粮食会不会因为进口受限而出现短缺,或者说粮食的价格会不会因此而上涨。
借着这个“风头”,放眼A股市场,一部分游资就开始“借题发挥”了。具体就是带动了一批“粮食概念股”股价拔地而起,不少人开始入股粮食企业,并且推动了这些企业股价的大涨。其中,金健米业就是一个典型。
截至4月7日收盘,金健米业报收10.86元/股,全天股价上涨10.03%,振幅达14.79%,换手率达25.16%。全天共成交16.6亿元,收盘股价创出2015年6月16日以来的新高。不仅如此,伴随着各种炒作,金健米业的市值在近段时间也出现了飞涨。
至此,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随着国内粮食进口量的减少,接下来粮食的价格有很大的可能会出现抬升,尤其是在炒作之后,粮价的上涨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风口”。
那么接下来我国的粮食到底会不会短缺,粮价真的会因为多国限制粮食出口量而减少吗?对此,袁隆平亲自回应。
据新华社报道,袁隆平表示:“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不要担心。”
事实上,随着这些年杂交水稻品种的不断改良,我国每年的粮食产量都在稳步提升,自给自足早已实现。而这些年我国对于外国大米的进口量一直都在减少,2019年我国大米进口量为255万吨,同比下降53万吨,这占我国大米消费比例仅为1%,而这1%的比例也大都是针对其他大米种类的品种余缺调剂。
这样一来,即便外国限制了粮食的出口,对于我国粮食供给的影响也不大。只要我国粮食供给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粮价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上涨空间,毕竟我国对于稻谷、小麦都有稳定价格的相关政策,在供给充分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即便粮食被一些企业拿来炒作,到了消费者这里的价格波动也不会太大。所以人们大可对粮食的供给和价格变化放宽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5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