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挖土党又发现“宝贝”!挖出77年前的“飞行坦克”,与T-34齐名

挖土党又发现“宝贝”!挖出77年前的“飞行坦克”,与T-34齐名

苏德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地面战争,双方投入的兵力之多、技术装备之密集都是古往今来相当罕见的。由于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因此很多损毁的装备被就地抛弃在了战场上,经过风吹日晒逐渐与泥土融为一体,这些历史遗迹就成为了很多"挖土党"的快乐源泉。虽然"挖土党"在全世界各地都存在,但是俄罗斯挖土党无疑是坐拥最丰富资源的那个,大到完整的T-34坦克、火炮,小到钢盔、枪械、子弹什么都能挖出来。俄罗斯的荒郊野外经常能看到一群人手里拿着金属探测仪四处找东西,一不小心就出土了件文物。


(伊尔-2攻击机)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4月3日俄国挖土党们再度起获了一件宝贝,不过这回地点并不是在战火连天的东线战场,而是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航空搜寻队AviaPoisk发现了一架伊尔-2攻击机,这架攻击机是1943年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附近进行飞行训练时不幸坠毁的,飞行员遇难。俄罗斯方面已经计划在坠机地点设立纪念碑。

(2018年从湖里捞出的伊尔-2攻击机)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伊尔-2攻击机了,作为德军眼中的"黑死神",苏军眼中"火力堪比50挺重机枪的飞行坦克",斯大林眼中的"红军的空气和面包"的战机,伊尔-2在苏联乃至整个世界航空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最早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当时还不算很著名的苏联伊留申设计局提出了一种"带装甲的对地攻击机"概念,首先该战机要采用双座设计,后部炮手需要和咬尾的敌军战机进行战斗,其次要装备大口径机枪或者机炮,足以对敌军的装甲部队、工事造成毁伤,接着是战机的主要部位都必须有装甲保护,最后是飞机要具备一定低空缠斗的能力。

(伊尔-2正在对地攻击)

1941年3月,伊尔-2原型机正式投入量产,不过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由于错误的战术表现得并不出色。后来伊留申设计局根据战场经验教训逐步升级了"黑死神",到了1943年3月量产的伊尔-2 IIIM型号,"黑死神"已经进化为反地面目标的神器。其全长11.6米,翼展14.3米,一台AM-38F发动机能够提供1700马力的输出功率,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6.1吨。

(挂载NS-37机炮的伊尔-2)

伊尔-2 IIIM型可以携带两门37毫米口径的NS-37机炮,两挺7.62毫米机枪,600公斤炸弹以及4枚RS-132型大口径火箭弹。此时的伊尔-2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飞行坦克",37毫米机炮表面上看起来口径较小,不过由于极高的初速和"从天而降"的优势,面对德军最强的"动物园"装甲部队,只要保证一定的命中率,也能够将其轻松摧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苏联空军而言,他们的角色更像是苏联陆军的附属品存在,其主要工作并不是与德军飞机进行缠斗,而是掩护地面部队进攻,于是东线战场空战的主旋律就变成了大量伊尔-2奋不顾身地攻击。

(叶菲莫夫)

伊尔-2攻击机是人类历史上产量最大的军用飞机,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四家航空制造厂夜以继日地生产伊尔-2,总数量高达36154架。在苏联空军超过2700名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军人中,860人都是来自攻击机部队,绝大部分是在凭借驾驶伊尔-2拿到的"苏联英雄"称号。有意思的是,二战中苏联实际摧毁德军战机最多的飞行员并不是大名鼎鼎的阔日杜布("阔爷"是在空战中击落了62架德军飞机),而是伊尔-2飞行员叶菲莫夫,其总战果为92架,其中7架击落战果,85架地面摧毁战果。如果要挑选出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最为著名的武器的话,那自然是T-34,如果非要再挑选出一件的话,那毫无疑问是伊尔-2!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5130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