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李自成和张献忠有什么瓜葛, 被清军逼到山穷水尽, 也不肯联手

李自成和张献忠有什么瓜葛, 被清军逼到山穷水尽, 也不肯联手

明末是个非常动乱的时期,时值天灾人祸,天灾指的是“小冰河期”和干旱鼠疫,而这个人祸,自然就是指明末后金的骚扰和中原大地上的农民起义了。在这场改变中华历史走向,可谓史诗级的农民起义中,有两个主角,他们就是闯王李自成和“八大王”张献忠。

可以说,只要他们能联手,必定能奠定此后中华三百年不同的历史走向,然而,并没有发生,是什么导致他们没有联手呢?

乱世中的“兄弟情”?

历史上,不管是明朝的官方文件,还是后世清乾隆四年颁行的《钦定明史》,都将李自成和张献忠二人定位为明末农民起义的主角,明朝称此二人为“闯贼”和“献贼”,清朝亦称此二人为“流寇”,那么这两人明末农民起义两大巨头的地位,不存在任何异议了。

然而,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两人地位是相差很大的。此二人的事迹很多,在我们的印象中,其中闯王李自成的名声甚至比张献忠还要大一些。《明史 张献忠传》中有记载:献忠始与高迎祥并起作贼,自成乃迎祥偏裨,不敢与献忠并。

这是说,张献忠是和高迎祥平辈的人物,而那时候李自成还只是高迎祥手下的一员闯将,当时李自成甚至都不敢和张献忠并排坐。李自成是在其后高迎祥战死,才接替高迎祥当上了新一代闯王,自此通过不断兼并其它起义势力,随着势力变得越来越大,自此李自成才开始名声大噪。

李自成在起义军兼并战争中非常顺利,在地位实力都已经超过了张献忠,就开始将目光投向张献忠这位“前辈”。

《明史 李自成传》中记载:自成既杀汝才、一龙,又袭杀养成,夺守应兵,击杀袁时中于杞县。献忠方据武昌,自成遣使贺,且胁之曰:“老回回已降,曹操辈诛死,行及汝矣。”献忠大惧,南入长沙。

意思是说,李自成写信给张献忠,说罗汝才等人都已经被我杀了,下一个就轮到你了,看到李自成这句话之后,张献忠被吓得逃到长沙。

由此可见,李自成和张献忠不是我们所想的一起成长的同伴战友的关系,而是本身就是一山不容二虎。

窃天下过程中的“假战友”

但就算如此,在面对大明朝和后来的满清这样的强敌,为啥这两人也没有联手呢?这时候联手总没关系吧?

只能说,你太一厢情愿了。他们也不是没有试过联手,但是都因为或多或少自身的原因而走不到一块。有以下这些原因:首先李自成和张献忠二人之间本身存在摩擦。除了在大业之前的矛盾,其实在一起打天下的时候也不断发生过龃龉,比如在二人攻下明朝凤阳时,张献忠先控制明朝皇陵里的皇家鼓乐队,李自成也想收下,张献忠不肯,惹怒了李自成,为此两人还差点打起来,后来他们就开始各自为战了。

再有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位贼首都不甘为人下,互相之间都有兼并之心。

《明史 李自成传》有载:十二年夏,献忠反穀城。自成大喜,出收众,众复大集。陕西总督郑崇俭发兵围之,令曰“围师必缺。”自成乃由缺走,突武关,往依献忠。献忠欲图之,觉,遁去。

心怀异心的两人一起共事,李自成兵败投张献忠,张献忠想对李自成下手,被李自成觉察逃了。张献忠兵败投奔李自成时,李自成也想杀掉张献忠,幸亏被罗汝才悄悄放走才捞回一命,可以说从头到尾这两人都是貌合神离的

还有就是跟两人本身的格局眼光有关了。

比如在全歼明朝最精锐的孙传庭部,孙传庭战死后,明朝覆灭已成定局,李自成占领了西安,不想在李自成手下做事的张献忠认为只有占领四川才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后来李自成出兵四川,让张献忠觉到李自成太过欺人太甚,就亲自带兵把大顺军赶走。这次兵戎相见,也直接导致了两家农民军首领再也无法联合抗清,可见二人小家子气,格局有限注定了难成大业。

后来清廷成功利用了起义军之间内部矛盾,对大顺、大西两者实行各个击破。最终,顺治二年五月,李自成被清军追杀而亡。同年,张献忠在四川被清军偷袭,不幸中箭而亡,自此农民起义军渐渐走向颓势,并在二十年后彻底败亡。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这篇文章,请您动动手指点个关注,我将持续为您输出优质内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4907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