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让孩子爱上学习,是靠奖励机制还是惩罚机制?父母要弄清楚

让孩子爱上学习,是靠奖励机制还是惩罚机制?父母要弄清楚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们要操心的事情并不多,主要就是陪着孩子玩,到时间了接送孩子。但是等到孩子上小学,家长就发现,辅导孩子学习真是太难了。

现在孩子的自我意识特别强烈,根本不会乖乖听父母的话,而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平时在学校里还好,毕竟还有老师管着,即使不爱学习也只能接受。

可是等到孩子放了寒暑假,督促孩子学习的事情,直接就落在了家长的身上。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很头疼,孩子不爱学习,家长怎么办?总不能强迫他学吧?

教育家长常用的“两种机制”

其实要想有效督促孩子学习,家长可以选择"激励机制"。上班族都知道,公司通常有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状态,对待孩子也可以用这样的机制。

激励机制通常分为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奖励机制就是奖励好的结果,惩罚机制就是惩罚坏的结果。那么激励机制真的管用吗?这就是家长需要研究的问题了。

特殊孩子还需特殊对待

晓丽的儿子今年12岁,刚上小学四年级。她的这个儿子性格活泼过了头,虽然很讨长辈的喜欢,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不怎么样,根本不愿意踏下心来好好学习。

后来晓丽就开始采取了一些方法,一开始她对儿子说,如果下次从班级第二十名进步到班级前十名,就带他去迪士尼玩。这话一出,孩子倒是很有学习的劲头。

但是这样的劲头也没有坚持多长的时间,估计孩子是觉得迪士尼能不能去是以后的事情,反正他现在是不想学习,所以时间越长,这个激励就越没有效果。

最后孩子进步微小,只是进步了两名的成绩。晓丽觉得这样不行,就采取了惩罚机制,和孩子说好了,如果下次成绩还没有提升的话,就削减一半的零花钱。

没想到这样一来孩子的动力更小了,还整天闷闷不乐的,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晓丽就纳闷了,难道这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对孩子来说都没有效果吗?

其实此前有实验表明,惩罚机制带来的负面效果,是要高于奖励机制的。这在督促孩子学习上,也是有着同样结果。不过不管是哪一种,都没有抓到问题的核心。

孩子不愿意学习,其实是内驱力的原因。内驱力听起来好像很难懂,其实就是说孩子本身对学习这件事的热爱程度,和他对学习这件事的需求程度。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孩子自己愿意学习,对学习这件事有足够的兴趣,家长就不用各种监督和督促了。所以想要让孩子专心学习,就要着手培养内驱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心甘情愿喜欢上学习呢?

1) 给孩子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孩子之所以在学校可以好好学习,到家了却不愿意学习,很可能就是因为家里没有那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不想学习。

2) 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在满足了孩子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之后,孩子就会自己去找那份内驱力了,根本不用家长过多操心。

3) 给孩子更多的赞扬和鼓励。这个算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是不得不说这对孩子的影响确实很大。家长的夸赞和肯定,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 让孩子保持成就感。很多时候内驱力都来自于已经获得的成就,当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有成就感的时候,他当然愿意把这件事继续下去。

这样来看的话,不管是什么样的激励体制,惩罚也好,奖励也好,都很难达到家长们想要的效果。孩子能不能喜欢上学习,并不是这些激励体制所决定的。

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拥有想要学习、喜欢学习的内驱力。这样的内驱力是很难培养的,毕竟学习的过程是很痛苦的,很少有孩子会很轻松地就爱上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做孩子的辅助,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多给孩子夸赞,让孩子从学习中获得相应的成就感,距离拥有内驱力也就不远了。

最后,作为家长还要以身作则,不要自己就是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给孩子做好表率,孩子才能够成为特别专注的人。这份专注,会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所以别再纠结奖励机制还是惩罚机制啦,最重要的还是要了解孩子,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这件事。让学习读书成为他的习惯,这是真正能够让他受益的好习惯。

今日话题:当孩子不喜欢学习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让孩子心甘情愿爱上学习?从你的角度出发,你觉得奖励机制好,还是惩罚机制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4047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