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五台山台外古刹之延庆寺,这里保存有珍贵的金代建筑,但少为人知

五台山台外古刹之延庆寺,这里保存有珍贵的金代建筑,但少为人知

文/王狰

延庆寺大殿建于金代 王狰摄

在著名的南禅寺附近,藏着一座古刹——延庆寺。从南禅寺出来往阳白方向走,穿过省道长原线沿着乡村小路继续行驶,不多远就能到延庆寺。延庆寺所在的村子是阳白乡善文村。在村子东北侧有一新建的戏台,戏台前面有广阔的广场,正对戏台就是延庆寺。现存的延庆寺为二进院落,除了后面的大佛殿为金代建筑,其余的都是近几年新建的。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延庆寺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庆寺位置示意图

延庆寺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准确的纪年不详,根据建筑手法推测其正殿大佛殿为一座金代建筑,是山西一座重要的古建筑,也是五台山历史较为悠久的建筑之一,为五台山台外寺庙中价值较高的一座。

延庆寺卫星图

正殿名大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六椽,单檐歇山顶。看到它的第一眼,最引人注目的是当心间两根柱头上威武的龙头,和云冈石窟第五六窟窟檐有点相似,显然是明清时期所加。柱头有阑额普拍枋,阑额不出头,普拍枋出头。在普拍枋上面的栌斗之间,明显是后人添置的枋一根。想来没有太大的用途,为什么要加这个枋,百思不得其解。

延庆寺正殿大佛殿 王狰摄

云冈石窟第六窟窟檐上的龙头装饰 郭静摄

大殿进深三间六椽,三间中间一朵补间同样用斜拱 王狰摄

大殿本来应该是通檐用六椽栿,没有内柱,但或许是大材难得,东侧的六椽栿改为五椽栿后对劄牵用三柱,这样就省掉一根六椽栿,是一个巧妙的作法。为了对称,在西侧六椽栿之下添加了一根内柱支撑六椽栿。六椽栿之上没有置四椽栿,直接由驼峰及拱承托平梁,下平槫由驼峰及襻间拱承托。

图中前内柱为后人所加,现在已经拆除

两根内柱前侧是佛坛,佛坛上本有佛像,可惜在抗战时期被侵华日军破坏殆尽,实在是令人痛惜。同时在四壁原有壁画,也是在抗战时期毁于日本人之手。现在新塑华严三圣,这个地方和洪福寺同样为华严三圣,但是毗卢遮那佛手印不同,在延庆寺,文殊在左侧,普贤在右侧,文殊手持如意,普贤手持经卷,是符合佛教仪轨的造型,塑像为现代人所塑,塑工粗糙,实在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

大殿有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柱头铺作为单杪单下昂偷心造五铺作,耍头很长大,和佛光寺文殊殿、晋祠圣母殿相似。当心间补间铺作出斜拱,具有金元建筑的特点。两次间补间铺作与当心间不同,没有斜拱,为双杪偷心造五铺作。

柱头铺作为单杪单下昂偷心造五铺作 王狰摄

内柱通长两椽的大托脚也极为引人注目,且还有驼峰,均是早期建筑的作法。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录,登记为金代建筑。

晋见学社造访延庆寺

晋见学社造访延庆寺

延庆寺历史沿革:

延庆寺无任何文献可寻,所以寺史不详,现在寺内有北宋宋仁宗景祐二年(1034)经幢一座,高约7米,上刻陀罗尼经,从该文物得知在宋代就有该寺,但寺庙规模是什么样也不得而知。

因为远离五台山中心区,且较为偏僻,所以一直藏在乡村人所不知,根据柴泽俊《日寇侵晋期间山西文物遭劫记略》记载,1940年,延庆寺大佛殿内塑像被日军毁坏,在抗战期间,日军还毁坏了延庆寺大佛殿内壁画。这样一处偏僻的寺庙也惨遭日本人破坏,可以想象在抗战时期,日本人对我国文物破坏之巨。

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在文物普查时与南禅寺同时被发现,这才得以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也获得了重视与保护。据村民讲,寺庙曾一度作为学校使用,现在属于文物局管辖,平日里大门紧闭。说到此处还是想旧话重提,山西的主管领导们实在是该认真考虑文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了,保护不仅仅是把它们锁起来,合理的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好不容易保留到今天,也吸引了部分爱好者的目光,当兴致勃勃的前往之时,大门紧锁实在令人扫兴,人固有一死,文物何尝不是?任何事物都脱离不了这个自然规律,它们终有一天也会消失,把它们锁到自然消失,有何意义?

古朴的延庆寺大佛殿 王狰摄

延庆寺新建的前殿 王狰摄


关注“晋见”头条号,更多专业人文知识,获取最新人文寻游活动!

近期活动,现已接受预约,欢迎点击查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3790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