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的何止是学生,更是老师和家长!“一人备考,全家作战”并不是一句虚言,它暴露了无数中年父母“陪考”背后的酸甜苦辣,与所有老师、父母共勉!
剧中乔家、方家、季家三组家庭,分别代表的是 “离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虎妈猫爸”式的教育,以及“留守”式教育。
不管什么类型的家庭,也不管孩子学习成绩好坏,在教育孩子、面对孩子的成绩时都有同样的焦虑,很多人直呼在这部剧里看到了自己家的影子。
一部《小欢喜》戳中了当下绝大多数家庭的教育现状,这些故事就是我们曾经或正在经历的。
相信剧中父母说过的话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说过,并且很多孩子都听过的 。他们将全部真实情感全都融入到了这部剧中,使人看了之后深有感触
方圆家是标准的虎妈猫爸型家庭,但是方一凡的家庭幸福感还是十分到位的,虽然他的妈妈是个暴脾气,但是方爸总能乐呵呵的打圆场。
方一凡的家庭,他的家长虽然为他的成绩头疼,文洁动不动就批评方一凡,但也确实是崇尚着孩子快乐第一的想法,加之方圆的语言教导,使得两位家长各有分工,家庭的氛围是很和谐和平等的,所以方一凡也是为人热情乐观,在性格上更为健全。
父母离异后,在妈妈的高压管教下,英子没有选择叛逆式的自暴自弃,而是选择快速成长并懂事。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而乔英子呢,在剧中扮演的却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一直跟着妈妈生活,而妈妈也一直是非常注重她的分数和成绩,所以她就是人们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两个人从“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我没有,妈你听我解释”,一直吵到“我这么辛苦是为了谁”、“妈,我就是压力大”,再上升到“我怎么活得这么难”、“为什么你就是不理解我”,最后以英子妈妈的一巴掌和英子的“我恨你”结束。
短短几分钟,几乎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父母命令式的“为你好”和不平等的沟通,逼得孩子只能关起了心门,也逼出了孩子心底的怨恨。
季杨杨像在都市生活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工作,孩子的教育全权交给了姥姥姥爷和舅舅。在高三这一年,季父回到了孩子身边,但表现出的更多是“不适应”和手足无措。
“你们一天到头不回家,高三倒想起管我了”面对儿子的质问,妈妈刘静唯有沉默。她突然发现,不知不觉中,她与孩子之间的裂痕竟变得难以修补。
父母长期的缺位,让季杨杨变得性格冷淡,父母在高三时突然表现出的关心,在他看来,既多余又让他反感。
父母在孩子心里种下了精神与情感的种子,会随孩子一同成长。
季家,这是一个作为留守儿童出演的家庭,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少父母陪伴,所以叛逆会出现在他们身上也是非常正常的,人生百味,万家百态,是不是都非常符合?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富有贫穷。为人父母和为人子女一样,我们都是第一次,难免有磕绊,但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终将收获的是和解、是成长、也是欢喜。
“只要孩子快乐我就快乐”,“孩子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无数中年父母的生活准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