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他戎马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等,战功卓著。可是在解放战争期间,胡宗南部队却像霜打的茄子般连吃败仗。
胡宗南
1946年9月,胡宗南部与阎锡山部夹击陈赓的太岳兵团,其部所属整编第1旅被全歼,接着整编第48旅遭受歼灭性打击。1947年3月25日,胡宗南部第31旅在青化砭大部被歼。同年4月16日,所部第135旅在羊马河被全部歼灭。5月7日第167旅在蟠龙被全歼。8月22日整编第36师在沙家店全军覆没。这样的败绩不胜枚举,难道说大家以前看到的英勇善战的胡宗南是假的么?
陈赓
其实,熟悉历史的国人非常清楚,因为胡宗南的作战对象发生了变化。此时的中共军事力量早就今非昔比,更关键的是中共情报部门已经启动了潜伏在国民党内的谍报系统。大量有价值的情报源源不断地发送到延安,这就使延安决策层能够制定出积极的战略,在对敌斗争中取得节节胜利。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仅仅在胡宗南的亲信中间,就潜伏着熊向晖、陈忠经和申健三个高级特工,他们被誉为“龙潭后三杰”。
龙潭后三杰
所谓龙潭,当然是俗称的龙潭虎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对特工来说,“龙潭”可是一把双刃剑,既容易建功立业,也容易失手被害。值得一提的是,“龙潭后三杰”在完成谍报任务后,都能全身而退,这就堪称奇迹了。一个高级情报人员,相当于几个师的力量。蒋介石政权被赶到台湾岛上去,预示着这个政权全方位的失败。他们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情报工作方面的失败,可以视为重要原因之一。
蒋介石
2014年7月13日12时30分,陈忠经在北京逝世。7月22日,新华社发出的讣告是这样评价陈忠经生平业绩的:“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为保卫党中央作出特殊贡献……”什么是陈忠经的“特殊贡献”呢?我们不妨来看看陈忠经的人生传奇。
1915年12月,陈忠经出生于扬州一个高官家庭。1934年夏,18岁的陈忠经考进北京大学读书。从1935年12月到1937年7月,北京大学产生了四届学生会,陈忠经是第一、二届执委,第三、四届学生会主席。期间,陈忠经积极参加了一二九运动。经过这次爱国学生运动的锻炼,陈忠经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社联”。
北京大学
七七事变爆发,北平危在旦夕。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匆匆南迁到长沙,联合成立了长沙临时大学。陈忠经也随学校的迁移来到长沙就读。在长沙临时大学,陈忠经遇到了小他两届的北大学生、共产党员许焕国,并成为知己。在许焕国的影响下,陈忠经进一步靠近了党组织。可见,就彼时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而言,中共是完全胜过国民党的。
民国学生
这时,国民党第一军军长胡宗南的部队从淞沪会战前线撤至湖南,在长沙到处招兵买马。党组织指示在长沙的进步学生和共产党员伺机进入胡宗南部队。于是,陈忠经和许焕国及熊向晖、申健等,先是参加了“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后随团一并加入胡宗南部队。胡宗南看到一批来自北大、清华的大学生投奔他的帐下,十分高兴,亲自对“服务团”成员一一面试,将他看中的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并发展成为他的亲信。陈忠经、熊向晖、申健都上了他重点培养的名单。面试后不久,陈忠经等“服务团”成员随胡忠南部队到了西安,陈忠经接受了“战时干部训练团4团”的培训。
清华园
培训结束后,胡宗南接见了陈忠经等,并与他们同喝鸡血酒,歃血为盟。从此,陈忠经就成了胡宗南信得过的人。没有信仰的共振,紧靠江湖义气的连接来证明忠诚可靠与否,这是胡宗南失败的开端。1938年,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成立了企图笼络青年为其统治服务的“三青团”,蒋介石亲自任总团长。在陕西,胡宗南任命他的亲信杨尔瑛为“三青团”陕西省支团书记,陈忠经任省支团组训组组长,申健任省支团视导室主任。陈忠经在胡宗南身边逐步站稳了脚跟,取得了胡宗南的信任,成为当时西安乃至陕西颇出风头的人物。陈忠经在西安结婚时,胡宗南参加了婚礼,并为其证婚。
新娘
1939年,陈忠经利用去重庆探望父母之机,秘密进入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当时周恩来不在,董必武听了陈忠经的情况汇报后,认为陈忠经出身名门,名校毕业,知识面广,记忆力强,胆大心细,反应敏捷,符合长期潜伏的条件。牢记董必武的叮嘱,陈忠经回西安后积极开展工作。然而,身处虎穴,危机重重,稍有不慎,不仅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而且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陈忠经自小有一个对秘密工作很不利、甚至很危险的毛病:爱说梦话。在电视剧《潜伏》中有个细节,余则成谈到一个地下党因为在睡梦中说出,“把文件交给克公(李克农)”,结果暴露了。可见说梦话还真会惹事,当然平时一个人单独睡觉不存在这个问题。
余则成
有一次,陈忠经奉命出差,与一个国民党省党部的人同行。限于条件,只能两个人同住一个旅馆房间。为了克服说梦话可能带来的危险,陈忠经在第一夜,以要赶写一篇报告为名,一夜未眠。第二夜和第三夜,再找这样的借口就不合适了,他只好躺在床上装睡,时不时还发出一点鼾声。实际上他是强迫自己不能真的入睡。陈忠经三夜没有合眼,身体极为疲惫,但白天还是正常工作,甚至还在宴席上喝些酒。就这样,陈忠经以极大毅力渡过了危险,没有露出丝毫破绽。
三青团团员证
陈忠经主要是依托国民党的“三青团”组织来开展地下工作的。初期,陈忠经任“三青团”省支团的组训组组长,后来升任“三青团”陕西省支团书记,并担任了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委。陈忠经在西安潜伏过程中,最大的功绩是建立和掩护了党在西安乃至整个华北、西北、东北的情报网,并通过情报网向延安源源不断输送情报。
延安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党中央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国民党的新动向,决定加强对西安情报工作的领导,派出王石坚前往西安,联系和领导西安的情报和地下工作。那时,陈忠经已是西安“三青团”负责人,申健是“军统”“中统”“三青团”三家合署办公的“特联组”重要成员,而熊向晖则是胡宗南的侍从副官兼机要秘书。由于胡宗南允许“三青团”也参与情报工作,所以渗透到西安及陕西方方面面的“三青团”,成了陈忠经和申健可供利用的重要情报网,西安的市内郊外,甚至每个角落,只要有风吹草动,陈忠经总能在第一时间里掌握情况。
西安大雁塔
王石坚到西安后,陈忠经先是将其安顿在青年路老官庙,后转到桃胡巷15号。在一次遇险之后,陈忠经、王石坚等商量后,决定将王石坚身份从地下转到地上,取得合法职业,以便更好地开展情报工作。这一想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批准和支持。为此,陈忠经在取得胡宗南同意后,在西安西大街南侧一个繁华地段,开了一家“研究书店”,陈忠经挂名董事长,王石坚任经理。
书店
接着,又买下了《新秦日报》,利用报社可以在各地设办事处、派驻记者的机会,开辟新的情报站、情报点。这样,王石坚情报系统得到迅速发展,从陕西扩大到了华北、西北、东北,情报的收集也扩大到了政治、经济、军事、党务等方方面面。这一情报系统曾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多次表扬。其中最重要的一份情报,就是1947年3月熊向晖截获的、蒋介石亲自审定的《对陕北“奸区”作战计划》和胡宗南闪击延安汁划,这两份绝密情报都是通过王石坚电台报送延安的。
收集情报
抗战胜利后,胡宗南为了进一步培植自己的势力,选派了一批能力强、学历高、有培养前途的青年赴美国留学深造,陈忠经、熊向晖、申健都名列其中。1947年2月,陈忠经赴美国,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至此,陈忠经离开了胡宗南,安全撤出了他战斗了近十年的隐蔽战线。然而,就在陈忠经离开半年后的1947年9月,他所熟悉的地下情报系统却遭遇了一场惊天变故——北方情报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他在国内的秘密工作领导人、也是北方情报系统领导人王石坚被敌人捕获,并交代了北方情报网络,为此经营多年的北方情报组织受到重创。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陈忠经和熊向晖、申健从美国的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十分震惊。王石坚事件后,周恩来认为根本不必担心陈忠经等人的安全。因为无论王石坚招供不招供,胡宗南都会让保密局保他的驾。他不是爱护谁,是为了他自己。共产党员在他身边这么多年,还带去打延安,保荐去美国,这件事捅出来,蒋介石饶不了他,同他有矛盾的陈诚这些人更会落井下石。
周恩来
事态的发展正如周恩来所料,陈忠经、熊向晖等人在美国并没有因为王石坚案受牵连。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打工。1948年底,国内党组织通过苏联驻美国大使馆,与陈忠经等取得联系。1949年6月,不等完成学业,陈忠经、申健搭乘苏联的船离开美国到香港(熊向晖已提前回国),7月1日到达北平,回到祖国的怀抱。(彭忠富/整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88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