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 = 宝宝饿 ?
经常遇到妈妈咨询:我的宝宝经常哭是不是我的奶不够?
有可能。
但是
小宝宝还不会说话呢,即使有其他的需求,宝宝也只能用哭声来表达,你能听懂宝宝说的话吗?
1饥饿
宝宝饿了吗?是不是要喂奶?
相信宝宝,除了哭,他还会用自己的信号来告诉你。
图|新生宝宝喂养信号
来源|http://kemh.health.wa.gov.au
宝宝的身体开始扭动嘴巴张开,舌头吐出来舔嘴唇,头部转动开始寻找,出现寻乳反射的动作。
当宝宝出现这些信号时,是在告诉你“我饿了,我想吃NEI NEI了”这是宝宝需要喂养的早期信号。
▼
当宝宝的身体开始伸展,肢体移动开始增加,甚至把手放到嘴里,吸吮身边能接触到的东西,如果被抱在怀里,宝宝嘴巴会朝着乳房的方向去寻找,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当宝宝出现这些信号时,是在告诉你:“我很饿了,真的要吃奶了,妈妈快来!”这是需要喂养的中期信号。
▼
如果已经出现了早期和中期的信号,可是宝宝还没吃到奶,宝宝就会开始大声的哭泣,情绪激动肤色变红,甚至憋气给奶也不吃了。
当宝宝出现这些信号时,是在告诉你:“我很生气了”这是需要喂养的晚期信号。
这时我们需要安抚宝宝让宝宝的情绪平静下来再去给宝宝喂奶。
▼
划重点:母乳喂养按需喂养,不要看时钟要看宝宝,满足宝宝的需求,观察宝宝的信号。
间隔时间短的哺乳并不代表妈妈没有奶,宝宝没吃饱。
2打嗝
并不是所有宝宝都会因为打嗝而哭泣,有的宝宝会持续打嗝但状态好就无需太多干预。
有的宝宝在在喂奶后开始大哭,那么他需要帮助拍个嗝出来舒服一些。
划重点:每次喝完奶可以适当给宝宝拍拍嗝。
但是如果是夜间宝宝喝完就睡,可以直接让宝宝睡以免影响宝宝睡眠呢。
3肠胀气
很多宝宝会有一段时间,哭闹很多难安抚,吃奶不耐烦吃吃停停,甚至吃两口又吐出来,这时家人就会说是妈妈没奶了,妈妈自己也变得没有自信。
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宝宝经常脸憋的通红,使劲蹬腿,肚子硬硬的,那么宝宝可能是肠胀气了。
肠胀气的宝宝其实非常普遍,几乎在每个宝宝身上都发生过。
在一天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发生,有时伴随强烈的哭闹,但是一般排气后能得到缓解。
它并不是一种疾病,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药物治疗,更多的是注意预防以及帮助排气。
造成肠胀气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案:
- 宝宝胃肠道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等待;
- 在宝宝很饿的时候才喂奶造成宝宝吃的太急太快——观察宝宝的饥饿信号及时哺乳;
- 瓶喂时姿势不正确可能导致宝宝会吞入更多的气体——正确的瓶喂方式;
- 妈妈吃了过多产气的食物,如豆类、十字花科、水果、土豆、牛奶等 ——肠胀气严重的宝宝妈妈可适当回避(哺乳期忌口的食物);
- 宝宝有消化系统及其他疾病——如果宝宝伴有发热、腹泻、呕吐等其他的症状请及时就医。
帮助宝宝排气:
- 白天清醒时多让宝宝趴着玩帮助排气:
- 搓热手掌给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按摩帮助排气;
- 给宝宝做抚触及排气操帮助宝宝排气;(IAIM婴幼儿抚触)
- 宝宝胀气时候给宝宝飞机抱缓解。
4脏尿片
“爸爸妈妈,我拉粑粑尿尿啦”
小宝宝皮肤敏感,甚至一点点的粑粑尿尿都会让他们觉得不舒服,因此会用哭声来提醒家人更换,有时还伴有身体的扭动。
爸爸妈妈给宝宝更换尿片的时间一定不要指责宝宝“浪费尿片”哦,反而应该鼓励宝宝如“宝宝爱干净,宝宝知道要换尿片啦。”
5刺激
如果宝宝突然剧烈而大声的哭泣就要检查一下是不是一些东西让宝宝不太舒服了或者难受了。
你没有注意到的一些小事情都可能会给你的宝宝造成困扰——粗糙的衣服、纽扣、标签或者是一根缠绕在手指或脚趾上的头发。
在处理了这些事情后还需要适当的安慰宝宝的情绪抱抱宝宝哦。
很多家人喜欢给小宝宝带戴手套和穿袜子保暖。
小宝宝的手脚是用来探索和感知外界环境的,套上后不但容易影响宝宝的感知觉发育,同时一些手套袜子上的线头容易缠绕手指或脚趾,时间长了有可能引起指头的缺血坏死。
6温度
宝宝的手脚凉凉的就表示宝宝冷吗?不是的!
其实小宝宝的手脚凉并不代表身体冷,因为小宝宝末梢血液循环弱,手脚摸起来总是凉凉的。
如果想知道宝宝的冷热,可以摸摸宝宝的后颈,以温热不出汗为宜。
如果摸起来凉凉的,则是冷了;如果摸起来热或是有汗,则是热了;宝宝在太热或者太冷的时候都会哭。
新生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成熟,天冷的时候比妈妈多穿一件衣服就好。不要用老人去比较,因为老人新陈代谢慢很多,穿得自然也多些。
每个宝宝不一样,也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要比成人多加一件衣服,只要宝宝的的后颈温度适宜就好。
7想要被拥抱
在出生前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被羊水包裹,听着妈妈的声音和心跳声。
当他来到这个一切都是陌生的新世界,他需要你来帮他建立安全感,他需要很多的拥抱,他想看你的脸,听你的声音和听你的心跳声,无论开心或者哭泣他都会喜欢你的怀抱。
不用担心会宠坏宝宝,早期得到积极回应的宝宝成年后会有更好的安全感和独立性。
在你这里得到关心、信任、回应、认同、尊重和满满的爱都将烙印在他的记忆深处并成为他成长过程中与他人交流模式的基础。
你能听懂宝宝的哭声吗?留言分享一下你的育儿心得吧!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88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