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永远不缺乏英雄,但是英雄常常慨叹怀才不遇。如果能够悟透徐茂功职场智慧,那么何愁事业不风生水起呢?
看《隋唐演义》,知道徐茂功是像诸葛亮、吴用那样“摇扇子”的人,是啸聚山林绿林英雄的能掐会算的军师。可是历史上真实的徐茂功却是一位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的英雄,和名将李靖齐名。
当然在《新唐书》和李世民“二十四功臣”的“凌烟阁”里,这位才能卓著的将军不叫徐茂功,而叫李世勣,或者李勣。在封建社会被皇帝赐姓,那是莫大的荣耀,徐茂功就因为功勋卓著而唐高祖李渊赐姓李。
隋朝末年,百姓不堪隋炀帝的穷兵黩武,纷纷揭竿而起。离徐茂公老家不远的瓦岗翟让占山为王,远抢近掠。
乱世之中,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被杀,要么杀人。徐茂公选择了后者,带领家奴院丁粮草投奔了瓦岗。
徐茂公在这一群“泥腿子”之中,见识水平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春秋战国时张仪的“远交近攻”策略被徐茂公反向着用,他劝翟让安民守土,不侵扰本地,把它作自己的后方,专抢远处州县。因为策略的改变,队伍迅速扩大,有徒万人,成为附近声势浩大的一支农民武装。
从此徐茂公成为山大王翟让手下第一心腹。
后来,蒲山公李密参与杨玄感反叛,兵败逃亡。徐世勣与浚仪人王伯当知道李密为天下英雄,一同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以收买人心,扩大影响。
翟让对徐茂公当然言听计从,收下了李密。李密对徐茂公感恩戴德,亲如兄弟。
李密出身高贵,又素有大志,岂甘久居人下,火拼了翟让,鸠占鹊巢,取翟让而代之,成为了瓦岗之王。
李密称王,封徐茂公为右武侯大将军,统率部众二十余万。
李渊称帝,李密被王世充击败,率众归顺了唐朝,但是李密原来所统领的属地都由徐茂公接管。
徐世勣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封魏国公)已经归附大唐,如今这里的人民土地,是属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出它们,就是借主人的失败得利,自己为自己邀功,用来求取富贵,是我认为耻辱的。现在应当一五一十地记录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全部报告魏公,让魏公自己献给朝廷,这样就是魏公的功劳了。”
他于是派使者致信李密。使者初到朝廷,李渊听说徐世勣没有奏表,只写信给李密,颇感奇怪。待到使者把徐世勣的本意告知李渊,李渊才大悦道:“徐世勣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确实是纯臣。”
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附宗正属籍”,再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徐世勣(徐茂公)自此改名李世勣。
李世勣因为“感怀恩德、顾念旧主”受到李渊赏识,而被李世民倚重,那纯粹是因为李世勣的卓越军功。
唐初扫除天下反王的北路是李世民,南路是李世民的堂兄李孝恭,李世勣划归李世民统辖,与李世民在战场上结下了生死交情。
李世绩跟随李世民虎牢关击败刘黑闼,擒徐圆朗,败辅公祏,扫平关内。作为独立指挥官,大破薛延陀,击败叛乱的突厥思结部,开疆拓土,剿灭高句丽。
李世民曾这样称赞李世绩:
“隋炀帝不能选贤安民,只知道筑长城来防备突厥,对世情的认知糊涂至此。朕现在委任李勣在并州,就使突厥畏惧他的威名逃走。边塞安静,难道不是远远地胜过筑长城吗?”
李世民卧病,对李治说:
“你对李勣没有什么恩惠,朕现在准备贬他为外官。朕死后,你应当授给他仆射之职,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为你尽死力。”
李勣接了李世民令旨家都没归连夜出城,李勣到任不满1月,李世民驾崩,高宗李治一纸诏书调入朝中,官复原职,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命李勣任同中书门下,参与执掌机要事务。同年,册拜为尚书左仆射。
永徽六年(655年),李治欲废王皇后,立昭仪武氏(武则天)为皇后,怕朝中大臣反对,于是召李勣与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等顾命大臣前往商议。
李勣称病不到,而褚遂良坚决反对“废王立武”。事后,李治暗中询问李勣说:
“朕打算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固执己见,以为不可。褚遂良是顾命大臣,这件事应该怎么办呢?”
李勣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李治自此坚定了“废王立武”的决心,而李勣也因此得到了李治和武皇后的信任。
纵观李勣一生,历经瓦岗山的翟让、李密两位山大王,后入唐,历经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则天女皇四位皇帝,无不高官厚禄,恩宠有加,个中原因的确耐人咀嚼。
机会都是领导给的,领导有多大,机会就有多大。李勣跟随翟让、李密,建立功业再大,也只是一隅之地,偏安一方;跟随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才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耀。
同样是记述历史,只有司马光《资治通鉴》能和《史记》相媲美。司马光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1300余年华夏精英的智慧。
《资治通鉴》是一部豪杰纵横天下的“帝王之书”、名臣良将从政经略的“权谋之书”、芸芸众生安身立命的“生存之书”。
《白话资治通鉴》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译文以紧贴原著为第一要务,文字简洁典雅,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
人生智慧全在此书,这是一部可以从小读到老的史书,对于学生尤其重要,小学生读它可以丰富文史知识,中学生读它可以提升阅读、作文能力,成年人读它可以消遣开怀、增添智慧。
这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一本好书抵得上家长万千说教,点击工具条购买吧:
参考文献:司马光《资治通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75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