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震
股市的资金面供需关系会影响价格的波动,因此成交量向来被投资者看作是判断涨跌的重要参考指标。如“价量齐升”有利上涨;“放量滞涨”则有短期风险;“上涨缩量”表明市场比较谨慎;“放量下跌“往往伴随恐慌情绪的释放;“缩量下跌”可以是主动型调整也可能是市场处于谨慎低迷的交易状态。诸如此类的描述都是交易中对对成交量指标使用的经验总结,对我们预判行情走势是有一定帮助的。现在,我们用市场行为分析穿透这些经验总结,对成交量的用法做进一步研究,找到隐藏在成交量背后的资金的行为逻辑。我以大盘指数为例简要说明:
我们对大盘成交量的拆解分为四层:
第一层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成交量的数字表示,即市场的成交金额,这是直接体现投资者在市场波动中的能量和情绪总和,成交量越大,代表市场资金参与情绪越高,能量越大,市场波动的幅度也就越大。持续的上涨离不开成交量的配合,因此关注到成交额、融资融券等一些直接的交易数据变化有一定意义。
第二层是多空力量的均衡度,是我们判断波动方向的初级依据。在总的成交量里包含了两部分资金,一是看好市场买入的资金总额,是看空市场卖出的资金总额,两部分资金买卖方向相反,产生对冲,左右波动方向。成交总额增加,且做多力量强于做空力量,我们就看见了放量上涨,这是一天的多空的对冲结果,说明多方取得短期胜利,我们看到的结果和现象是放量上涨的阳线,会做出比较乐观的预期;又好比放量上涨,但是多空的力量均衡,我们就会看到放量的十字星或小阴、小阳线,因为多方没有明显优势,因此我们得出“放量滞涨”的结论,认为短期有一定风险。现在的软件中都设计了一些指标如BBD,抓取多空力量的大单轧差,以获得多空双方真实的意图。这个可以参考,但作用不明显。一是因为软件物理抓取的数据并没有分时图跟盘得到的信息量全面;二是这个层级的数据抓取模型还得不到到市场主力的真实意图。因此我们可以继续拆解。
第三层是资金力量的分布情况,成交量总额和涨跌情况都是是多空双方博弈展示给我们的最终结果,它是结果也是现象。有了第二层多空的对比,你看到了内在的力量对比情况。但这个还不够,力量对比是过程,还不是动因。因此要拆解第三层,资金的板块和个股的分布情况,这好比是敌我双方战斗的兵力部署图,反应多空双方是如何排兵布阵,参与战斗的。每一个板块的背后都可以反馈不同资金性质,每一种性质的资金都有它们有自我的习惯和特性,有的资金喜欢潜伏,有的资金喜欢强攻,有的资金投机行为明显,有的资金却是中长期投资特征,这些信息要从板块和个股的表现提取梳理,这样你就揭开成交量的第三层面纱,洞悉了市场波动中真实的资金参与和分布情况,可以看到它们的行为特征和布局意图。
第四层是拆解资金的内部运行逻辑,排兵布阵是静态的看问题,我们只是知道了敌人的军事部署状况。最后我们还要拆解做多和做空的不同资金体系的运行方式,抓取它们的运行逻辑,洞悉对市场波动正产生或将产生重大作用的主流资金是在做什么?是怎么做?接下来又会怎么做?非主流资金是否被利用,是否产生情绪波动和连锁反应,从而推导大盘的运行方向和方式。要说明的一点是,并不是每一天的波动,主力资金都是带有意图的,很多时候市场资金会处于随机漫步的交易状态,没有产生明确的意图,这个时候是最难辨别它们的行为和心理的,这种时候我们要耐心等待,在市场波动中等待它们的破绽出现,这时资金拆盘才能体现出实战的价值。
大盘的成交量的拆盘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虽然比较复杂,但由于大盘是市场波动时所有力量对冲均衡后综合体现,不容易被某一方资金操控,所以相对个股而言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和公允性,我们获得的结果往往也是更合理的。个股的主力行为和成交量拆解,更多的是要看个股的两层生存环境,我们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行论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6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