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故宫的风花雪月之景泰帝

故宫的风花雪月之景泰帝

景泰帝朱祁钰,他本来仅仅是一名皇子,与大明天子的皇位本无希望。但一场惊世的土木堡之变,在把他推向帝位的同时,也改变了他和他的女人以及大明王朝的命运,更带他自己之后的沉沉浮浮。

朱祁钰,本是罪女之子,他的母亲吴氏本是汉王朱高煦的侍女。宣宗平定朱高煦之后,吴氏在返回途中与宣帝邂逅。尽管被宣帝看重了,但她是戴罪之身,是无法被封做妃嫔,也无法进入宫中。宣宗只好把留记宫外,时常临幸。那吴氏也是十分争气的,不久就为宣宗产下一子,也就是朱祁钰。母凭子贵,吴氏被封为贤妃,可却是继续住在宫外。直到宣德八年,明宣宗病重,才召吴氏母子进宫,将之托付给张太后。明宣宗驾崩之后,皇长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而朱祁钰被封为郕王。

如果历史一直平稳的发展,朱祁钰注定只是一名藩王,走完自己相对平静、富庶、无忧的一生。但历史却在不经意之间,陡然发生了变化,那是就土木堡之变。原来,英宗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带领几十万大军北征蒙古,结果不但没有取得胜利,反而是一败涂地,自己也成为了蒙古人的俘虏。

当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是满朝惊慌、举足无措的时刻。孙太后终于振作了精神,采纳于谦的建议,没有迁都,而是固守北京,并让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又立英宗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以示大明王朝国本稳固之意。而当蒙古人试图以英宗为人质要挟的时候,在群臣的进谏下,孙氏又听从大臣的意见,立庶子朱祁钰为大明皇帝,进一步稳定了局面。这样,朱祁钰由一名普通的藩王,一下子成为了堂堂的大明天子。

继位之后的朱祁钰,还算是个合格的君王,颇能任用贤臣。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就是他没有听取迁都的建议,任用于谦打胜的,稳定了大明的江山。他在位的几年间,也是算是励精图治,任用于谦为首的贤臣,革除了一些正统年间的弊政,使大明王朝相对安稳。

可景泰帝唯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来自他对英宗的态度。当时,蒙古人觉得英宗没有利用价值了,在大明朝廷的交涉下释放了英宗。可景泰帝却对英宗回归十分存有芥蒂,他害怕英宗的回来,会威胁他来之不易的皇位,但他没有理由阻拦英宗的归来。于是,他无奈默许了哥哥英宗回来的请求后,却断然拒绝了让大臣对英宗行君臣之礼来接待,并第一时间将英宗囚禁在南宫了,让他寸步不得离开。将英宗囚禁后,景泰帝令人将南宫的树木一一伐倒,以防止英宗逃跑,并令人严密监视。此外,在对待英宗的生活起居上,景泰帝也是十分严苛,常常让英宗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可见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此时在皇权面前,毫无任何亲情可言了,有的只是算计、提防、监视。

此外,景泰帝为保证来之不易的皇位,能传给自己的儿子,他不顾大臣的反对和礼法,毅然决然地废掉了英宗儿子朱见深,立自己独子朱见济为皇嗣。只不过,朱见济没有福气,立为太子的转年就一命呜呼了。从这我们也看出了景泰帝的无情,可见无情最是帝王家这句话一点没错。

然而,景泰帝虽为帝王,结局并不好。景泰帝也是个短命的君王,景泰八年,他生患重兵,此时,英宗在石亨和徐有贞等人帮助下,发动多门之变,成功复辟。而经受不住打击的景泰帝,也因此病情加重,走完了自己短暂而沉浮的人生。

汪氏

景泰帝一生沉浮,他后宫的女人们,自然也是随着他兴衰而是荣耀与凄凉并存。景泰帝的第一个女人,就是他的结发妻子汪氏。汪氏与景泰帝的婚姻也是政治联姻,汪氏一家世代为左卫指挥使。正统十八年,她被朝廷册立为郕王妃。朱祁钰在土木堡之变后登基后,汪氏自然荣升为大明皇后。虽然贵为皇后,她却没有丈夫这般气量狭小。那汪皇后性格刚毅偏执,心怀仁德,见京师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之时,心怀不忍,令官校掩埋安葬。皇嫂钱皇后在宫日夜为丈夫奔忙忧劳,汪皇后也时常安抚劝慰她,十分关心。特别是当景泰帝要立自己独生子朱见济为太子,而废掉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的时候,那汪皇后是竭力反对。她因而触怒景泰帝,可那景泰帝丝毫不念结发之情,无情地将汪皇后废掉了。

虽然汪氏被废掉了,但日后她还算幸运的。夺门之变后,英宗让她复为郕王妃,依旧享受王妃的待遇。景泰帝死后。也没有让汪氏跟随殉葬,她得以躲过一劫。朱见深继位后,感谢这位皇婶对自己当年的支持,十分礼敬汪氏。汪氏也因此过上了一段相对平静的生活,最后活到了正德年间,时年八十岁,才静静地辞世。 而她死后虽然以妃子礼节发葬,却享受了皇后的祭祀礼节,也算是对她生前的仁慈之举的慰藉了。

杭皇后

而另一位杭皇后的结局,却因为夺门之变而变得十分悲惨。杭氏本是民间女子,因为为景泰帝生下独子朱见济,逐步走上了人生的上升道路。当汪皇后因反对景泰帝废掉侄儿朱见深,而惨遭废黜的时候,杭氏却母以子贵,被景泰帝立为皇后,而她也由灰姑娘一下变成了金凤凰。可好景不长,她的儿子朱见济被立的次年就不幸去世了,那杭氏哭得悲痛欲绝,结果卧病不起,在景泰七年就香消玉损了。杭氏去世后,景泰帝也颇为伤心,先后封了杭氏家人,告慰她的在天之灵。死后家人才被封赏,也足见杭氏并不是多受景泰帝的喜爱,不过是母以子贵而已。

然而,一切的转变还是从英宗复辟说起,英宗复辟后,十分忿恨弟弟景泰帝,那杭氏是景泰帝皇后,自然也让英宗不爽,特别是杭氏母子,还是取代他儿子朱见深太子之位的主要人物,这更引起了英宗心中的怒火。于是,英宗展开对杭氏的报复,他让人捣毁杭氏的陵墓,并将她从族谱里出除名,她的家人也被罢黜,她的儿子故太子的身份也被降为故世子的身份,甚至连以后的史书都不承认她皇后的身份。可见生前不受宠,又过早地辞世,死后还不得安稳,身份得不到认可,连个名分也没得到,那杭氏一生是多么悲惨啊。

此外,这里还有一个悲惨的女人,那就是景泰帝生前宠爱的唐贵妃。唐氏,也是普通官员的女孩,后来成为了景泰帝的妃子,倍受宠爱。于景泰七年被册封为皇贵妃,她是有史可考的明朝第一位“皇贵妃”。当时,景泰帝十分宠爱唐氏,他的父亲官职也是一路飙升,成为指挥佥事。而当时汪皇后、杭皇后的家人都没有晋封,独封唐氏家父亲,足见其宠爱的程度。之后随着汪皇后被废、杭皇后死去,那唐氏更是独宠六宫,而其他妃嫔也对她够不成威胁,她显然成为了后宫中的女主人。但她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为景泰帝产下皇子。倘若她能生下皇嗣的话,以她的受宠程度,很有可能被晋升为皇后的。

但历史没有给她机会,不久景泰帝身患重病,英宗的复辟更是加速了景泰帝的死亡。而唐氏因为是景泰帝生前宠爱的妃子,自然是英宗报复的对象。唐氏先被废掉皇贵妃的称号,降为小妾,之后英宗更是让她为景泰帝殉葬。当时,明朝有殉葬的制度,就这样无辜的唐氏在宗英宗逼迫下,无奈地追随景泰帝去了,在自己如花般的年纪,就轻轻地就离开人世,下场是十分悲惨的,这也让我们是十分唏嘘的。可见后宫中的女性是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

回顾景泰帝的女人们,她们无疑是皇权争斗的牺牲品,她们一个个结局不幸、悲惨,令我们在为之悲痛的同时,更是进一步清楚了皇帝制度中的黑暗与无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6202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