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Doris妈妈说育儿”。
因为疫情,而到来的两个多月的寒假,可实在是让王女士给愁坏了。孩子在家里并不是很听话,搞得家里鸡飞狗跳。但是王女士也感到很庆幸,这是因为这两个多月的相处,她发现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首要的问题就是经常孩子会说:“我不会”。
一开始王女士还是仔仔细细地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但是时间一长,王女士发现孩子说不会的东西,实际上她都已经教过一遍了,但是孩子就是不愿意动脑。
王女士这才发现,原来孩子并不是没有办法去解决相关的问题,而是,孩子已经习惯了去依赖别人,不愿意自己去动脑思考。
在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王女士就开始下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能够真正地去面对解决不出来的问题。好在现在王女士通过了这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孩子拿来问自己问过的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同时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有的事情并不是做不到,而是孩子们觉得做这样的事情太过于麻烦,还不如求助于父母。
1,为什么孩子遇事总说不会?
首先,这是因为孩子碰到了困难的时候,会有一种逃避的心理。
其实很多孩子在碰到困难的时候,都有一种逃避的心理,这正是因为孩子们在小的时候没有碰到过什么很大的问题。
而且,特别是碰到关于学习上的问题的时候,孩子们觉得自己还有老师,自己还有同学,爸爸妈妈也会帮助自己,所以孩子们就不愿意自己动脑子去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说正是这样去依赖别人,导致了孩子形成这样的一种逃避心理,让孩子没有办法直接去面对这些问题。
其次,就是因为爸爸妈妈平时对于孩子保护的实在是太好了。
正是因为现在大多数家庭里面都只有一个孩子,而且爸爸妈妈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也就导致了爸爸妈妈们对于孩子甚至形成了一种过度的保护,不让孩子去碰到任何的困难。
所以说等到孩子开始上学,去接触外面的世界的时候,碰到困难也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求帮助,不愿意自己去面对这些困难。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不会,而是不愿意去会。因为去战胜这些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多的精神和精力。
但是相信很多爸爸妈妈们都是知道,如果存在这种心理的话,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的危害的。
2,那么,这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危害呢?
首先,这会导致孩子变得懦弱。
如果孩子们一直都不去面对困难的话,那么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懦弱。我们不能指望着孩子在一夜之间长大,这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我们越来越娇惯孩子的话,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不愿意面对问题。
这不仅仅是学习上,只不过学习上这一点体现的更为明显而已。如果以后孩子碰到什么困难和麻烦的时候,孩子们第一反应也就是下意识的去逃避。但是我们都知道逃避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如果想要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直面问题。
其次,这会导致孩子没有办法面对困难。
还有一点就是正是因为孩子们对于困难的一直的逃避的行为,这就导致孩子们根本没有办法面对困难,但是我们要知道,困难是存在于人生中每个阶段当中的。
等到孩子的爸爸妈妈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就会感觉到茫然,并且感觉到非常无措。
而这种情况也就会导致孩子面对这种困难的时候更加无计可施,同时也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这样的情况如果多了的话,还会导致孩子们自卑,甚至是自暴自弃,不能自己好好的面对生活。
所以说如果家长们一旦发现了自己的孩子存在这种情况的话,一定要好好的引导一下。
3,对这类孩子,身为家长该如何更用心的引导呢?
首先,爸爸妈妈要教会孩子自己动脑。
其实孩子们在小的时候面对的最多的困难,实际上也就是学校里边的,而学校里边的各种问题大多数也是和学习相关的。
关于学习上的一些问题,相信很多孩子都是存在的,但有些问题是要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思考可以解决的。
所以说如果孩子们有问题问爸爸妈妈的话,爸爸妈妈最多给孩子们讲两遍,如果孩子们之后还拿类似的问题来问自己的话,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动脑思考,给孩子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的话有利于孩子思维的活跃,同时孩子自己做出这类的问题,也会感觉到很开心。
其次,爸爸妈妈要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还有一点就是孩子们就是因为很多自己的事情没有自己做,才导致了这种依赖心理的形成。其实有很多点点滴滴的小事,孩子们自己完全是可以完成的。
所以说爸爸妈妈们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洗自己一些简单的衣物,可以让孩子加入到打扫家庭的事情当中来,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有自己的责任感。
最后,爸爸妈妈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爸爸妈妈们如果想要培养出孩子的自立能力,那么就一定要学会放手。这也就是说在孩子碰到问题很麻烦的时候,千万不要第一时间去帮助孩子,而是让孩子尽量自己去解决自己的困难和问题。
你认为应该如何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呢?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
想了解和学习更多育儿知识吗?那就打开今日头条APP,在上方搜索栏输入你想要找的如“育儿知识”,然后就会看一系列你要找的内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5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