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原则和规矩很重要,但现在大多数中国的孩子是被当成宠物养大的,没有规矩。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谈及家庭教育,阐述了他如何“给予孩子全球竞争力”的全新主张。
俞敏洪曾表示,他继承了父亲的宽厚,又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
由于来自农村,进入北大学习的俞敏洪由于普通话不标准,家庭贫困以及形象不佳曾经一度心情郁闷,“差点得抑郁症”,后来他努力阅读,才慢慢克服了心魔。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俞敏洪坚信,母亲的素质决定孩子的一生。他以自己个人的例子和 “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博士的教育方法,建议妈妈们要懂得发展自我,不仅有能力养育孩子,还要有能力引导孩子。
创造一个随时随地读书的环境,只有书香门第涌现优秀人才。
家长最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有一种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成为大人物的强烈愿望。
有了这些,天赋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感情好的夫妻容易成为榜样。
打开孩子心灵。一个家庭,哪怕穷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勤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
“宠物式养育”影响了中国孩子的成长
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原则和规矩方面做得并不好。“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连动物都不如,把孩子保护得太好。”
现在很多的孩子被当成宠物养大,没有规矩。
没规矩,不成才。没有原则的父母,教育出没原则的孩子,并且失去孩子对他们的尊重。
孩子需要原则,这让他们的成长有了土壤。
没原则的孩子会经常碰壁,安全感丧失,从而失去进取心。原则和规矩,必须基于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就会和大众形成对抗,被排斥。“在原则和规矩后必须给孩子留下放飞的空间。
对于鸟来说,规矩不是把翅膀剪掉,而是飞行的方向。”
鼓励教育的误区:应该有建设性的批判和处罚
现在中国的家长倡导鼓励教育,鼓励教育非常重要,但鼓励教育不能陷入误区,鼓励教育不是不惩罚,不批评孩子,而是带有建设性的批判,让孩子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害怕。
“国外是对过程进行鼓励,我们中国却是对结果进行鼓励。” 中外教育的不同鼓励方式,培养出了不一样的人才。
中国的中小学老师一般都表扬成绩排名前几名的学生,中等和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鼓励,事实上,如果一个学生从20分到40分进步是很大的,却很少得到表扬。
“鼓励教育最重要的使用是在孩子挫折和失败的时候。”鼓励教育不是掩盖孩子的缺点,而是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且努力。
“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意志力具体体现在对于自身的控制能力上,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未来容易取得成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56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