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眠(或者说哄睡、陪睡~)几乎是每位新手爸妈都面临的大事件。有些爸妈很幸运,宝宝满月没几天就可以一觉睡到天亮(可遇不可求的天使宝宝呀);有些爸妈就比较惨,要挂好几个月甚至一年多的“熊猫眼”。
到底怎样才能让宝宝睡好呢?
宝宝睡眠很重要~~
宝宝睡得好,爸妈才能休息好。除此之外,对尚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宝宝来说,睡眠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 分泌生长激素,提升免疫力
宝宝睡眠(尤其是熟睡)期间是分泌生长激素的高峰期。生长激素能帮助宝宝燃烧脂肪转化成肌肉能量,促进神经组织的发育,加强蛋白质的合成与提升免疫力。
☞ 发泄情绪与压力,安定自我
良好的睡眠能让宝宝的情绪比较安稳,也能减低清醒时躁动不安的情形。对较大的孩子来说,睡眠不好可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间接影响到学习。
宝宝睡眠型态的转变
♥ 不满6周的宝宝:睡眠型态尚不稳定
不满6周的宝宝还处于新生儿阶段,睡眠型态主要受妈妈孕期的生活作息影响,大多呈现睡眠总时数较长、时睡时醒的状态,睡眠型态尚不稳定。
♥ 6周以上的宝宝:睡眠型态越来越固定
宝宝出生后6周左右,便会初步区分日与夜,睡眠时间逐渐过渡到以晚间为主,白天睡眠时数缩短,睡眠型态越来越固定。
宝宝的2大睡眠问题
有调查研究发现,入睡困难与夜间惊醒是亚洲地区婴幼儿睡眠的2大问题。
☂ 入睡困难
一般来说,如果婴幼儿在应该睡觉的时间,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仍无法入眠,就可以归为“入睡困难”。
婴幼儿之所以入睡困难,很多时候是因为外在环境刺激过多,特别是睡前非静态游戏,会导致婴幼儿生理已疲惫、但心理仍亢奋的不协调状态,进而造成难以入眠。爸妈可以试着从以下3方面入手解决孩子的入睡难问题:
① 去除外在刺激:睡前30~60分钟,避免激烈的游戏,让宝宝处于安稳的状态,爸妈可以给孩子讲故事或轻柔按摩,营造舒适的睡眠氛围。
② 定时定点:爸妈要积极帮宝宝养成定时入睡的习惯,最好有固定的睡眠地点,不要频换更换。
③ 自主入睡:从一开始就培养宝宝自主入睡的习惯,尽量避免奶睡、拍睡、抱睡等哄睡方式。
☂ 夜间惊醒
在持续睡眠的状态下,只要宝宝自行中断睡眠,无论醒来后是否有意识,都属于夜间惊醒的一种。
夜间惊醒的原因可分为生理与心理2大类,心理因素多为白天过度刺激所致;生理因素常见的则有肠绞痛、肠胃炎、支气管炎与异位性皮肤炎等,妈妈们要特别留意。
宝宝惊醒时,妈妈应先判断当时的安全性(如:因咳嗽而惊醒的宝宝,要留意他的喉咙中是否有痰液尚未咳出),再决定是否抱起照顾。原则上,若没有立即的危险性,要尽量避免将宝宝抱离原先的床褥,让他继续躺回自己的位置,安抚他再次入眠。
宝宝睡眠三步走
Step1 定时入睡
睡眠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做起,自幼养成宝宝规律的睡眠模式。定时入睡,让宝宝清楚地了解何时是睡眠时间。
Step2 培养情绪
睡前30~60分钟,爸妈可以用静态的讲故事、听音乐或轻柔按摩的方式营造睡觉的环境,让孩子从环境的改变中感觉到,“睡觉时间到了”。
Step3 单独睡觉
有条件的话,尽量准备单独的小床,让宝宝独自在小床睡觉,且要避免将宝宝抱在怀中哄至入睡的行为。
睡眠环境4要素
◆ 灯光
理想的睡眠环境应该是全黑且没有任何光线的状态。光线会影响人体褪黑激素与生长激素的分泌。因此,“黑白分明”的作息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助益。
为了方便夜间照顾宝宝,第一时间看到宝宝的睡眠情况,很多妈妈睡觉时都会开一盏夜灯,这也是可以的,但夜灯最好不要太亮,且高度要低于床铺。
◆ 温度
建议将卧室温度控制在摄氏21度左右,这样宝宝睡得比较舒服。
◆ 湿度
宝宝睡觉时,尽量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0%左右。太过潮湿或干燥都会影响宝宝睡觉。
◆ 床褥
无论是冬天使用的厚重棉被,还是夏天的轻薄凉被,都应该维持2~3周清洁一次的频率,避免因床褥的灰尘脏污,影响到宝宝的睡眠品质。
愿所有宝宝都好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3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