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家里两个孩子吵架家长该不该劝,怎么劝?有招给你

家里两个孩子吵架家长该不该劝,怎么劝?有招给你

家有二胎难免两个孩子吵吵闹闹,作为家长总是喜欢第一时间就跳出来训斥或者责骂,可是这种做法对吗?孩子服气吗?如果不服只是你硬压下来的,说明你的方法就是不管用的。

而且通常家长惯用的方法和思维都是把老大训一顿:你是老大,为什么不让着点弟弟(妹妹)?

真的当老大的就该总是让着老二吗?

在国外盛行一种叫做“time-out”的育儿方法,当孩子们争吵不休,吵闹不止,家长又难以平息他们情绪的时候,就会使用“time-out”。

这有点像我们平时说的“冷处理”,意思就是把孩子冷淡一阵子,少则几分钟,多则几天,让他们冷静一下,待情绪下来了,家长再去处理。

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的法子里也有这个,详解如下:


冷淡法

当孩子之间彼此吵闹,家长难以平复他们情绪时,不妨使用这个方法,雷同上面说的“time-out”。

也就是把孩子先分开,按下吵闹,但不要当时就问责哪一个,因为此时的孩子不冷静,肯定会争相跟家长讲自己的道理。

如果是3岁左右的孩子把ta安置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让ta独自待个3、5分钟,然后家长这个时候再把孩子叫出来向他们询问打闹的缘由,静下来的孩子此时也会想明白谁是谁非,才会梳理出对错。

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也不要做缓和状,表情语气要有几分坚定和严肃,否则会把之前冷淡的那几分钟的震慑前功尽弃。

稍大点的孩子可以相对延长冷淡的时间,5岁多到6岁的孩子可以让ta在卧室独自待个5.6分钟。

时间不是越久越好,也要根据孩子的性格来,胆小一点的时间短些,胆大又皮的孩子可以时间长一些。


关在屋里的时候如果孩子在里面吵闹嚷嚷,家长要无视不理,不可搭话应对,只要等到“禁闭”时间一过,直接告诉孩子时间到了即可,其他就看他们反应,然后随机处理。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容易冲动,脾气大有攻击性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暂时冷静下来,是特别有效的情绪管理办法,但这个方法不可回回都用,不然孩子时间长了就免疫了。

躲避法

当两个孩子吵闹时候,家长往往第一时间跳出来,不是训这个就是拉那个,为什么就不想着不去管,让孩子们自己处理一次。

这样可以锻炼孩子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其实孩子们之间的吵闹也是一种社交,只不过因为是孩子,不懂得冷静和变通,所以往往有了矛盾第一时间只会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解决。


如果每次家长都冲出来为孩子来解决,就会让孩子失去了学习解决矛盾的机会,而孩子也习惯了依赖家长去为他们明辨是非,长期如此,也就回回吵闹回回找家长。

我建议家长们看见孩子吵闹,不妨假装看不见,躲避一旁让孩子们自行解决,当然也得视情况而定,这种办法适合那种事态不严重的。

大部分孩子之间吵闹如果家长不列入反而他们会和好的更快,之间也不会有隔阂,更不会都觉得父母偏袒任何一方。

只需事后一旁引导他们碰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处理,和兄弟姐妹玩的时候可以事先定好游戏规则,一来减少冲突,二来一旦有犯错的按事先的惩罚制度来办这样孩子们也能心服口服,彼此不怨怼。

事后梳理


这种方法就是等待孩子们都情绪稳定下来的时候,替孩子表达出他们内心的委屈和愤怒等,这样一来孩子觉得父母理解了自己,也会把态度软下来好好听家长教诲。

比如:弟弟把你的折纸都弄坏了,是不是心里特别生气?换了是妈妈也会生气的。

“姐姐不让你碰她的折纸,所以心里委屈是吗?你想要玩折纸可以先问问姐姐可以拿吗……”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把火息了,会好好跟你谈心诉说心里的委屈,此时家长就可以趁势教给他们如此应对的方法。

另外,还要告诉孩子如果是自己的责任也要勇敢认错,接受规则里定下的惩罚,比如今天的糖果少吃一颗等。

如此一来,孩子慢慢就明白了,爸爸妈妈没生自己的气,不代表就可以逃避责任,也要为自己犯下的错有个交代。


这个办法下教育出来的孩子懂规矩,懂礼法,也少了孩子之间互相攀比,觉得父母处理公平,心里也会舒坦不留积怨。

以上三个办法也是我经常使用的,特拿来分享给家长朋友们,对二胎家庭还是有帮助的。

为人父母虽已经成人,但在孩子面前处理起问题来也有冲动不理智之处,一旦在孩子之间做事不当,就会惹的问题层出不穷,孩子也会怨声载道,多动点脑子多使点小“手段”也是必须的,望能帮到大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1590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