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曹操仿佛与青梅,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共有两个与青梅有关的典故,一个是“望梅止渴”,另一个则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另一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他一生的劲敌刘备。
当时,他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这并非曹操第一次说刘备是英雄,之前程昱等人劝他杀刘备,他就说刘备是英雄,杀掉刘备会损失民心。
另外,他还曾直言“刘备,吾俦也。”
可是,一个被曹操认可的枭雄,为什么混得并不算好呢?
虽然刘备出身微末,没有曹操的家世,也不像孙权一样,有父兄留下的根基。
曹操在败光家底之后,重新招兵买马,几乎相当于白手起家。
孙权的父亲孙坚,起兵时更是真正的草根,甚至袁绍离开京城的时候,也仅是只身出逃。
可是他们在最初的成就,都比刘备要大的多——刘备身边有关羽、张飞等猛将,有陈到和白毦兵守护,先后有陈群等谋士辅佐,在赤壁之战前,却连栖身之地都没有。
之后身边猛将越来越多,又有了诸葛亮、庞统、法正、刘巴等顶尖谋士,却又丢失荆州,终其一生仅能偏安一隅。
刘备在汉末的诸侯中,尤其是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之后,差不多是混得最差的一员。
为什么一个能够得到曹操认可的枭雄,最终却混成了这番模样呢?
一、错信了一个小人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到,有一段时间,刘备的地盘,比曹操还要大,那就是他接手了陶谦的徐州。
曹操却被吕布攻占了后方之时——当时曹操仅剩三座城池,刘备却有一个州的地盘。
然而,好景不长,曹操终究是将吕布逐出兖州,收复了失地。
这个时候,吕布无家可归,“东奔刘备”。
我们都知道,吕布在此之前,已经先后背叛过了,非常宠信他的丁原,以及与他“誓为父子”的董卓,可是刘备还是收留了他。
结果,事实证明,轻狡反复大约是吕布的天性,他到了徐州之后,屯兵于小沛,却趁刘备与袁术开战的时机,攻占了徐州,并俘获了刘备的妻小。
迫得刘备流亡于海西一带,士兵没有辎重,甚至以人肉为食,若非糜竺接应,刘备或许当时便没命了,更没有后来的成就。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轻信吕布导致的。如果徐州不丢的话,他的争霸之路,或许会顺利很多。
二、忽略了一个草包
拜辛弃疾所赐,世人皆知“生子当如孙仲谋”,一些熟悉汉末三国历史的朋友,则知道此言出自曹操之口,后面还有一句“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此处被曹操比作豚犬的人,正是刘表的次子刘琮——刘表去世之后,荆州有粮草、有兵马、有猛将,也有顶尖谋士,他却选择了拱手投降。
而刘备的争霸之路,再次受阻,便是因为忽略了他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官渡之战期间,刘备看出袁绍必败,于是前往荆州,投奔了刘表,并担任了小小的新野县令一职,在荆州待了七八年。
他在此地,并非是虚度光阴,而是一直收拢人心,打算在刘表去世之后,接手荆州。
从他离开荆州时,“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计划一直非常顺利。
可是他没有料到的是,刘表去世,他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刘琮就迫不及待的投降了,他七八年的努力,一下子便打了水漂。
三、高估了一个兄弟
有了以上两大败笔之后,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赤壁之战后,拿下了荆州的一部分地盘,并进军益州,争夺汉中。
为实施《隆中对》做好了准备,只等着“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举平定中原。
可是,他没料到的是,他前脚拿下汉中,后脚就丢了荆州。而荆州之所以为失守,是因为他高估了关羽的能力,认为关羽能够处理好复杂的外交关系。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他让关羽守荆州,主要是考虑到了关羽的忠心,以及他们的兄弟情义,与高估关羽的能力无关吧?
其实不然,刘备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枭雄,不会任人唯亲,也不会怀疑其他属下的忠心,这一点,从他放弃张飞,以魏延为汉中守将,就可以看出。
由此,我们不难推断中,在刘备心目中,关羽是能够担得起,守荆州这一重任的。
可惜的是,关羽注定要让他失望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06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