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一个神奇且神秘的地方,有奇特的地理条和气候条件、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丰富的食材,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滇菜”美食。
很多人第一次到饭店点菜时,往往会看傻了眼,水性杨花、大救驾、鬼火绿、红红火火……这都是些什么菜?
水性杨花
“水性杨花”其实一种生长在纯净湖泊里的植物,也叫海菜。因为它开出的白色小花飘浮在水面上时,总是不停的随着水波荡漾,所以海菜在云南丽江也被戏称为“水性杨花”。
于是到了餐桌上,水性杨花也成了一道菜名,每家店的师傅做的方式都不同,有的用蒜蓉炒,有的用了豉油,味道非常不错,以后在菜单上看到“水性杨花”不要疑惑,一定记得要尝尝。
大救驾
“大救驾”其实用铒块或饵丝烹制而成一种小吃,源自腾冲。其中典故可以追溯到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攻打昆明的时候。我们永胜人一般叫它“炒饵块”。
那时明朝永历皇帝一路逃至腾冲,饥饿难忍,当地人炒了一盘饵块送上,永历皇帝吃后赞口不绝,并非常满意地说:“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从此,家常炒饵块被世人称为大救驾。
鬼火绿
这名字是云南人的方言取名的,所谓的“鬼火绿(lu)”,意思就是表示生气的样子。这道菜是用青辣椒和红辣椒做成的,青辣椒和红辣椒的辣味叠加在一起,辣上加辣,你可以想象一下那种火辣辣的感觉……
红红火火
红红火火,也叫做“血辣子”,是一道彝族风味独特的农家小菜,宣威八大碗之一。
用猪血和辣椒制作,红上加红,味重而辛辣,一顿血辣子吃下来,往往满头大汗,却又欲罢不能。
撒撇
撒撇是一种傣族菜,从广义上讲,就是用特制配料凉拌肉食的代名词。主要有牛撒撇、猪肉撒撇(傣族称“撒达鲁”)、鱼撒撇(傣语称“巴撒”)。
这三种撒撇取材不一样,制法各异但口感很好,一次食之,终生难忘。
鬼鸡
这道菜一看名字就知道肯定是用鸡肉当材料,但菜里可没有鬼。
这道菜来源于西双版纳傣族杀鸡祭鬼的习俗,菜名听起来诡异,味道却是好极了!火红的辣椒,味道浓重的大蒜,加上富有柔韧感的稚嫩鸡丝,使这道菜的色彩缤纷,其浓郁香辣的地方风味更是让昏睡的味蕾马上醒神。
黑格
“黑格”源自白族,翻译成汉语就是生皮。逢年过节,白族人招待客人总会有一道非常特色的家常菜,就是凉拌生皮。一般生皮生肉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生皮和佐料不搁一起,吃时就着佐料一起吃;一种是将佐料与生皮生肉拌匀。
各种粑粑
“粑粑”其实就是各种饼,云南人对于粑粑的喜爱,丝毫不亚于北方人,下面就是云南人最常吃的几种粑粑,大家感受一下。
▼洋芋粑粑
▼摩登粑粑
▼官渡粑粑
▼丽江粑粑
▼米浆粑粑
▼包谷粑粑
▼楚雄荞粑粑
红三剁
“红三剁”是云南名菜,是用西红杮、红猪肉、红辣椒三种菜烹制而成,因三红而得名。
此外还有“黑三剁”,就是在这三样主料之外再加入云南特有的大头菜,同样剁碎后炒,因颜色中多了一些黑色的点缀故名。
两亩地
两亩地,一亩玉米一亩豆,这是一个很形象的名字,是地地道道的云南菜,它用青毛豆和云南特有的水果甜玉米为主料,经过炒制,香甜可口。
乱棍打八戒
这道菜就是我们云南人常吃的蒜苔炒肉。“乱棍”是切成一小节一小节的蒜苔,“八戒”就是里面的猪肉,这样说来也是非常形象的。
军民鱼水情
芭蕉花炖红烧猪肉这道菜被叫做“军民鱼水情”,这是为什么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红烧猪肉罐头是当时驻扎部队特有的一种食品,而芭蕉花则属于驻地人民群众的经济作物,所以官兵们就把这道菜亲切的叫做“军民鱼水情”,以此形容当时良好的军民关系。
苍蝇头
其实就是豆角、皮蛋和肉丁组成的小炒。关于这“苍蝇头”的来历,据说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有一天老板听客人讲怎么菜里好像有很多苍蝇头,就被启发说干脆给菜起名叫“苍蝇头”好了。
绝代双骄
青椒和红椒炒在一起,火辣辣,美艳艳,可不就是“绝代双骄(椒)”嘛,取名的人也是很有风趣。
火山飘雪
“火山飘雪”这个名字听起来感觉是很高大上的样子,其实就是白糖拌西红柿,只不过有个诱人的名字罢了,火山是西红柿,飘雪是白糖。吃起来酸酸甜甜,适合在炎热的夏天吃!
你还知道云南哪些奇奇怪怪的菜名?在留言区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89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