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清朝中了举人, 最小能做什么官?

清朝中了举人, 最小能做什么官?

举人肯定能当官,只是大小问题,否则“范进中举”也不会神魂颠倒。明清代科举考试分为四级,县级考试通过叫“秀才”,秀才通过省级考试叫“举人”,举人通过吏部考试称“贡士”,贡士通过殿试三甲称“进士”。


在清朝,一般当官都是进士出身。举人考上进士的机会大约只有5%,一般说来是不能直接做主官,当的都是县一级的中下级官吏,比如教谕(县教委主任)、县丞(副县长)、主薄(县委秘书长)。


朝廷会不定期地在那些几次会试不第的举人中进行挑选,人称“大挑”。运气好的话,赶上吏部的大挑,还能外放当个主政一方的知县。


历史上,官员讲究学历出身,以举人身份出将入相的少之又少,但也不乏治国奇才。明朝清官海瑞就是举人入仕,官做到从一品太子太保,简直就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清朝左宗棠也是举人入仕,官至正一品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二等恪靖侯,逝世追赠太傅,属于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异数。


实际上举人还有其他各种出路,如出任幕僚,担任塾师,或者因为难以入仕,直接闲赋在家,甚至经商都有。因为其实在古代,就算你是个地主老财,有钱有势,但是也不能有使唤丫头。够资格是秀才,才能有使唤丫头。


所以家里有钱的人,都会考一个,或者是买一个秀才,因为只有这样,家里才能有下人使唤啊!而一般的地主,最多雇几个长工,根本也不会买丫头来使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8680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