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犯错,别问他“你错哪儿了”,对孩子太伤害,建议父母这样做

孩子犯错,别问他“你错哪儿了”,对孩子太伤害,建议父母这样做

孩子正在处于一个非常淘气的年龄,那么就总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那么家长当然都是希望孩子在犯错之后能够及时的维持自己的错误,这种想法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却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问孩子,“你错哪儿了?”

先说这样的提问方式不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了,而且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多的伤害。

1、孩子会被害怕的情绪笼罩,无法思考回答

其实家长往往在问你错哪了的时候,用的不是疑问的语气,而是在质问,并没有打算给孩子辩驳的机会。

让孩子感受到的只是家长愤怒的情绪,孩子会感觉到非常的恐惧,头脑发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自然也就无法正常的思考和回答问题。

2、孩子失去安全感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安全感的最大来源就是家庭,但是此时家长,暴力愤怒的情绪不让孩子对家长失去信任,也就无法再对家长产生依赖和安全感。

那么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孩子变得越来越不爱与家长分享自己的事情,那么最终也变得无话可说。

那么家长应当如何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育儿有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一点,年龄上小的孩子其实还没有犯错概念,。很多孩子犯错,并不是主观意识想要去做“错事”,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做的是一件错误的事儿。

所以说家长问他“你错哪儿了?”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更无从回答,只能是很委屈的,被父母责骂一通。

所以面对孩子犯错的这件事情,家长最好使用这2个方法:

1、给孩子设立边界感

如果孩子年纪尚小,3岁左右,想让孩子不犯错,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树立边界感,求他们不能做某件事情,但是不能强迫他们在内心层面认同你讲的道理,这就像是你不能要求一个录音机能够播放高清电影一样,那只是因为录音机并不具备那样的功能。

2、将孩子的行为导向一种良好的动机

举一个例子,我家孩子在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有一天偷偷把幼儿园的书放在衣服里带回家了,我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但是隔两天,他又把书藏在衣服里带回家。

而后我觉得这个方法行不通,然后和他说“老师是不允许把书拿回家的,你要把书还回去,明天到幼儿园里接着看。”

然后在第二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让孩子在自己面前把书交还给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

这样孩子承担了责任,同时也修正了错误的行为。

当然,家长要避免说孩子错了,更加不能说“偷”这个字,因为这样的词特别容易引发孩子焦虑,感觉妈妈不喜欢自己了。

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把他的行为导向一种良好的动机,而非一种糟糕的动机,让他好的意愿被强化,比如说他是要把书拿回家继续阅读,而不是想占为己有。

二是要在孩子改造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让孩子觉得虽然自己干了件不太好的事,但妈妈依然是爱自己的。

因为孩子还没有特别明确的边界感,所以家长平时的 引导也很重要,可以用绘本引导孩子。《0-3岁行为习惯绘本启蒙幼儿早教书》一套书30册,其中《不生气,好好说》《道歉》《不捣乱》《诚实》《责任》《不能这样说》等都是在引导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规范孩子的行为,不让孩子犯错。绘本色彩明丽,语言生动活泼,更是给孩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点击图片购买

全套30册0-3岁儿童行为习惯绘本宝宝早教书好习惯养成
¥59.8
购买

推荐《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一套10册,其中《我不随便发脾气》就引导孩子好好说话,不发脾气,《我是诚实守信好孩子》让孩子不撒谎、守诚信,还有《好孩子懂礼貌》、《养成好习惯》等都通过小猪、小狐狸、小松鼠等卡通形象精彩的演绎来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因为是双语绘本,所以阅读绘本的时候,同时还可以让孩子轻松学英语。

↓↓↓↓↓点击图片购买

全10册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中英对照儿童双语故事书
¥48
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7205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