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考与等级考
等级考试与合格考试的名称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可能都是孩子上了高中之后才听到,不太熟悉。为此,我们可以借用之前传统高考模式下的概念来方便理解。合格考试,取代了原来的学业水平测试,即学考。与学考不同的是,合格考不再对孩子的考试成绩进行额外的区分,只区分合格或不合格。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变化对于中高分段的孩子比较有利:原来的学业水平测试会把学生分成A、B、C、D四个等级,虽然这些等级划分对高考没有影响,但很多中高分数段的学生为了准备自主招生或综合评价,会去追求全A或者8A以上的评价。而新的模式下,合格考只区分合格与不合格,无形中减小了学生在这个方面的压力。
图注:高一学生应该拿到的合格考成绩,其他科目的合格考在高二进行。注意成绩单不体现具体的考试成绩。
但是,对于中低分数段的学生来讲,这种考试模式无疑为他们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根据过去几年的实际考试情况来看,中考录取分数偏低的高中合格考一次通过率也偏低。而合格考不通过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麻烦:要一直补考。这与原来学考模式下很多学生轻轻松松过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等级考试,其实就是最终学生面对的最关键的考试,也就是高考。而省考试院为什么要起这么一个陌生的名字,就涉及到了新高考改革另一个很关键的变化,也就是赋分制。
需要提前说明的,赋分制只在六选三选出来的三个副科中实施,语数外三个主科依然是直接计算卷面分,并将卷面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所谓赋分制,即计算学生高考成绩时,不再直接计算学生的卷面分,而是先把学生按照卷面成绩排名,再按照学生排名所在的位置,赋予对应的分数。
图注:不同的排名区间,决定了学生将来会被赋予的分数。
近期还会开一个抖音号跟各位家长和学生分享这类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7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