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啸
就在3月16日晚上9点34分,中国新一代“长征七号甲”中型运载火箭,在南海文昌发射升空。万分遗憾的是,“长征七号甲”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故障,仅3分钟后,就在空中解体爆炸。熊熊燃烧的火光,照亮整片天空,让现场的科学家们倍感沮丧。耗尽几年心血研制的火箭,在关键时刻领空爆炸,确实有些难以接受。
不过,网友们倒是丝毫没有指责的意思,纷纷安慰道:“没事的,在航天科学道路上,总有一些绊脚石。不必沮丧,不必害怕,查清故障,再来一次就好了!中国航天,加油!你们永远都是最棒的!”科学家永远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他们也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们也会犯错,也会遭遇失败。航天技术之复杂,更非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
失败乃兵家之常事,成功都是无数的心血铸就而成,我们无需对科学家施以过多的苛责。面对暖心网友们的鼓励,中国科学家不会停滞不前,只会更加努力,给祖国和人民一次更为完美的发射。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埋头苦干,严谨求真。
从火箭发射失利本身来看,短期内还无法将故障排查出来。不过,长征七号的失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长征5号。2019年7月2日,长征五号亦是从海南文昌发射中心起飞升空,随后发生爆炸,发射失败。这对中国极高的火箭发射成功率来说,长征五号的发射失败,几乎让全世界都惊呆了。原来中国火箭任务也会失败的啊?
可能正是因为成功太多次,让大家都忘了,科学的道路上,从来没有永远一帆风顺,失误在所难免。而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率,在于科学家们的严谨认真,踏实苦干。可这并不意味着,失败的风险会凭空消失。随着中国火箭技术越来越重型化,技术越来越复杂,风险也越来越大。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以平凡心,面对失败。
长征七号甲的发射失败,只是中国在更先进火箭技术道路的又一次探索。中国正在全力打造“天宫”空间站,待“天宫”空间站建成投入使用后,中国的载人航天和货运飞船任务都将常态化,需要一款更加可靠、成本更低的新型火箭。这就是研制长征七号的理由,未来还能搭载国外宇航员进入“天宫”空间站。
从需求就可以看出,未来,长征7号系列火箭将承担中国绝大多数的航天发射任务。长征5号作为一款重型火箭,它的任务更多的是深空探索和载人登月。但长征七号系列火箭,对接到“天宫”空间站的人员和物资补给。还有其他一些近地轨道卫星的发射,都需要长征七号效力。这是非常高频的任务,因此,长征7号系列火箭对稳定性的要求更高。希望我们的科学家能够早日找到故障所在,解决技术难题,让长征七号再次重返太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6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