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从小读书成绩就差,和父母的关系也不好,不爱学习,每个科目都经常不及格,尤其英语课让毛毛更有挫败感,原因是毛毛从来没有积累过英语单词,而英语书的文章又含有大量之前年级的单词,怎么看都看不懂,越看不懂越感觉很难。
毛毛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毛毛就认为既然自己的英语单词听写能力这么差,可以说前两年学的英语单词压根就没去背,对比同班同学,自己已经落后整整两年,毛毛心里在想:“落后两年我还能怎么去追呢?在怎么努力去学都是落后大多数同学的,能学好英语的孩子都是聪明人,我就是个笨孩子,我怎么可以学好英语呢?”当然,在读三年级的日子里,毛毛也有过自己对学习的斗争。
那天阳光明媚,毛毛早早的被母亲送到学校,发现教室还没开门,和往常一样,毛毛安静的站在走廊里等待开门,毛毛想反正都是等,读点书也不至于让自己太无聊,又不会让自己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那就背背英语单词吧,拿起了自己昨晚抄的一年级单词小抄背了起来,后来陆陆续续有同学站在走廊里等开门,有同学听到毛毛在背'yellow',他很大声的和其他同学讲:“你听到了吗,毛毛居然在背一年级单词耶!yellow!”听到同学这样大声的“讲悄悄话”,毛毛感觉到羞愧,不过更多的感觉是被公开侮辱,于是毛毛收起了小抄,默默的躲进厕所哭了起来,后来这件事情她也从来没告诉过父母,就这样把事情永远的藏在心里。
90宝爸点评
从毛毛的人物性格来看,是属于那种言听计从的“乖孩子”,笔者相信毛毛很大程度是受到家长打压式、强迫式教育的影响,使毛毛对学习心生恐惧,毛毛每次遇到问题都选择逃避,学习上的事情也不和父母沟通,会感觉父母平时也不是真正关心自己,说了也没用,毛毛学习上又感觉很无力,做出改变的尝试后也没有人引导自己该如何正确看待结果,因为总是没有他人的反馈,事后的总结毛毛基本都是靠猜,靠过度反省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其次,毛毛没有一个积极的自我价值观,错误的根据自己以往学习的经验来决定未来要走的路,局限住自己的思维。这些一次次的尝试让毛毛多了一份错误的总结,错误的总结让毛毛产生挫败感,使毛毛重新回到一个自卑的低自尊状态,也加固了毛毛的消极思维。
而抱有乐观成长思维的孩子遇到同样事情发生时会主动把困难说出来,寻找信任的人帮助自己一起度过难关,并且有这种思维的孩子从不觉得失败是件丢脸的事,会觉得自己只是很正常的又失败了一次,这次让同学嘲笑不要紧,我下次上课多认真一些就可以了,努力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提上来,所以每次尝试不管结果如何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保持高自尊的状态。
科普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人有两种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通常,把喜欢呆在自我舒适区逃避问题的思维称为:固定型思维;把喜欢探索、挑战未知事物的思维称为:成长型思维。同样的事情发生,抱有不同思维模式的人的看法是不同的,也因为不同的看法导致截然相反的做法。
案例中的毛毛就有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有这种思维的人首先以消极的眼光质疑自己,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应有的挑衅,恐惧未知事物的挑战,不愿意为自己的成长做出改变,通常会呆在舒适区里逃避问题。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首先会觉得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并且自己也无法控制事情的发生,那么就勇敢面对吧,不管最后的结局是失败还是成功,对自己来说都是成长的机会,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意味着学习成绩就会变好,但至少在遇到问题时总会积极的解决问题,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无穷的,认为学习是自己要面对和解决的事情,享受学习的过程,很容易坚持和自律,个人价值感、幸福感高,也更容易成功。
如果发现孩子有固定型思维,家长们也不要灰心,要相信孩子的思维可以被重新塑造。
想让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一、家长表扬孩子时,请不要说“孩子你真聪明”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被夸有探索精神的孩子,比那些被夸聪明的孩子学习能力更好,更有冒险精神,面对失败敢于承担,越挫越勇。而被夸聪明的孩子,享受着一份毫不费力就能获得的虚荣感,做事情前总会过分担忧,会想:“万一自己做了这件事,结果是失败的,不就向别人表明我其实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了吗”,久而久之,变得故步自封,只有百分百的把握才去做某件事,也就丧失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你很善于思考”
“你做事很认真”
“你能直面挫折,这叫做勇敢”
“这件事情你很上心,这代表你很负责任”
“你准时到了教室,这证明你很有时间观念”
“你这个想法很有新意,你能告诉妈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这些话术既触发孩子正面思考,又达到传递正确价值观的目的,当然,具体话术要根据特定的情景使用。
二、减少环境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要知道,有的老师也存在固定型思维,老师教育孩子时也会不知不觉的说出“孩子你真聪明,”“你孩子学习很有天赋,就是太懒,”这样的话,家长在开家长会时要多留意老师对孩子的点评,如果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有的爷爷奶奶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当孩子成绩不好时,由于过分的照顾孩子感受,首先替孩子抱怨坏境:“我看那个语文老师教的就不行,我家孩子这么聪明怎么可能学不会”。
这个道理就犹如笔者看过的一篇文章讲的一样,废掉一个人的最好方法就是捧杀,把一个人高高捧起,万般迁就,过度溺爱,让其德不配位,让虚荣感冲昏头脑,顺其自然的剥夺成长的机会,使其碌碌无为,最后被现实的打击狠狠摔下。
三、让孩子做计划,复盘
让孩子养成自我设计成长的行为,做月计划、周计划等,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做某些运动或家务,比如跑步、跳绳、拖地等,每当孩子把计划执行下去时,家长要给孩子反馈,帮孩子复盘、总结一下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告诉孩子“你做事很有原则,”“你这叫自律”,甚至可以在孩子坚持做完某件事后,组织一场家庭会,讨论一下孩子做完的感受,这种亲子间的互动会形成默契,增进家长与孩子之前的感情,也让孩子可以更加放心的信任家长,有利于家长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5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