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自人类出现以文字记载的历史史料后,就从未消失过。而造成瘟疫的各种病毒,早在人类诞生前多少万年就已经存在了。在地球上的不论哪个民族都或多或少得遭受了瘟疫的侵袭。而在东汉末年,华夏民族就遭受了一次时间长达15年的瘟疫。
公元204年至219年,中国长江以北爆发疑似流行性出血热,造成当时上千万人的死亡,这意味这上千万个家庭破碎,这若是在某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可能就足以灭绝一个民族。而随后又连续出现了多次多种类型的瘟疫,只是在古时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有限,因此他们往往对瘟疫的具体类型分辨不清。在那时所谓疫,就是指“民皆疾也”,意即凡能传染的病都通称为“疫”。至于“瘟”, 则是指烈性传染病,可以在禽畜动物与人之间相互感染。所以古代中国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据记载东汉末期三十年,有历史记载的瘟疫就有十二次,平均每两三年就爆发一次,其中以最后一次,被称作“伤寒病”的瘟疫最为严重。据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家族中三分之二的人因得了伤寒不治身亡:
“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曹植也在《说疫气》这样介绍:
“疠气流行,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可见当时疫情的严重和对社会的危害。东汉末年国家几经战乱,汉王朝早已是民不聊生。农民粮食短缺,出现饥荒,甚至出现稻谷一斛卖到50万钱,被逼无奈的难民流浪四方。待到瘟疫结束,汉朝的人口从接近6000万骤减至不到2000万。在后来,史学家曾考究史册,想找到这场持续几十年的大瘟疫的原因,有的认为是匈奴人带来了新的传染病,他们被汉朝人击败,为了报复和惩罚汉朝人,便将那些得了传染病的马杀死扔入河中,污染了水源,并且当时汉朝人不知道传染病,而误食了这些生病的马匹将传染病带到了中原,《汉书》中记载了一名匈奴俘虏的话:
“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
匈奴战士
个人认为,这一记录反映了匈奴用病死的动物,向汉军传播传染病的情况。而这一场大瘟疫不论是何种原因产生,总之无疑是成为了压垮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平时看历史总将朝代的兴替与人为的因素结合起来,而忽略了自然,其实有时候这些天灾才是改变时代的主角。而瘟疫,也与其他天灾一样,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它们都对社会变动与重大事件扮演重要角色。以东汉末年为例,瘟疫除了成为民变导火线,还带来清谈和玄学兴起,宗教开始极度盛行。此外也影响到三国格局的形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98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