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是惊蛰节气了,民间有“春雷响,万物生”的说法,预示着天气会逐渐变暖,万物复苏,但是最近这一个过渡的阶段,气温还是偏低,昼夜温差大,而且细菌和病毒活跃,很多孩子适应不了,就容易生病,受凉感冒还好说,就是早春的咳嗽,最让妈妈头疼,没有十天半个月好不了,咳得孩子饭吃不香,觉睡不好,脸色都发黄。
惊蛰之后,带娃谨记“3少3多”,保护脾肺,孩子不咳嗽、少生病
1、“零嘴”要少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糖果、薯片等小零食,都是孩子爱吃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也乐得买单哄孩子高兴,可是,这些食物不仅毫无营养,还添加了大量的添加剂,各种咸香、辛辣的调味剂,不仅影响孩子的味觉,让孩子变得挑食、厌食,还会增加脾胃负担,造成孩子积食、脾虚,肠道免疫力下降。
2、“荤汤”要少
众所周知,孩子在春季长个最快,是秋冬时候的3-5倍,所以很多家长都在趁机给孩子补营养,熬骨头汤补钙的最多,然而,孩子春节“肥甘厚味”没少吃,节后脾胃功能变弱,消化水平下降,骨头汤、鸡汤等“荤汤”中,肉眼都能看到一层油花,可见油脂含量多,会给脾胃带来更多压力,而且,骨头中的钙极少可以溶解在汤里,喝一大锅汤,不如吃一小口肉呐。
3、“寒凉”要少
虽然天气逐渐转暖,但是气温仍旧偏低,很多孩子迫不及待想吃冰淇淋,喝冷饮,然而,脾胃最怕冷,别说冷冻的食物,就算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酸奶,香蕉、梨子等寒性的瓜果,都要少给孩子吃,以免寒气郁结体内,刺激肠胃,阻碍脾脏运化水湿,导致孩子脾胃虚弱。注意,如果孩子咳嗽想吃梨,一定要煮熟了“热吃”,才能去除寒性,不要直接吃凉的。
饮食上要“管住嘴”,日常也得“把好关”,家长做到这“3多”:
1、多调脾胃
孩子免疫力差、容易咳嗽,都跟脾胃发育不完善有关系,平时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吃点养脾胃的食物,增强脾脏的运化效率,让水湿可以顺畅排出,营养充分吸收,孩子才能体质好、发育好,不咳嗽。
2、多做保暖
俗话说“捂春晾秋”,就算冷空气走远,天气慢慢暖和了,家长也别急着给孩子脱棉衣,要防止“倒春寒”的影响,以免稍有降温,孩子适应不了会生病,尤其是做好腹部、颈背、双脚的保暖,腹部是脾胃所在的位置,双脚是阴阳经络的汇聚处,颈背毛孔丰富,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
3、多做推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98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