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皮尔斯每次来凯尔特人主场TD花园看球,基本上都坐在篮筐左后侧的第一个位置上,而他也不止一次被杰森·塔图姆的精彩表现所“震惊”,从自己的座位上跳起来。特别是塔图姆在篮下出色的冲击力和终结力,这些发生在皮尔斯眼皮底下的攻势,让他尤为兴奋。
本赛季,皮尔斯已经在ESPN的一档节目中大胆地预言,塔图姆的职业生涯前程似锦,而且将会成为一个比自己更加出色的球员。而塔图姆在过去一个月的表现,似乎也在印证着皮尔斯的这番夸奖。
在当地时间2月29日与火箭的比赛里,塔图姆延续着此前单场连续得分30+的表现。虽然他那一场比赛效率并不高,27次出手仅仅命中了9球,三分线外12次出手也丢了8个,但是除了得到32分之外,塔图姆还交出了13个篮板、5次助攻和2次盖帽的全面数据。
这场比赛,绝对不是他在过去一个月当中表现最好的一场,但其中也同样充满了闪光点。上月的东部最佳球员已经公布,塔图姆可谓是当之无愧。他也凭借这一个月的出色发挥,正式跻身进入凯尔特人精英得分手的行列当中。
在凯尔特人队的历史上,塔图姆是第5位在不少于10场比赛的自然月中,场均得分突破30分的球员。在他前面,4位前辈的名字熠熠生辉——以塞亚·托马斯、保罗·皮尔斯、拉里·伯德和约翰·哈夫利切克。无一例外,这4位前辈都是绿军历史上杰出得分手的代表人物。
当然,塔图姆远未尽善尽美。比如2月最后一场与火箭一战,他加时赛最后1分钟、球队领先1分时错失的投篮就尤为关键。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塔图姆在此前的苦苦支撑,凯尔特人可能连赢球的希望都看不到。这样的情况,在过去的2月当中,已经不止出现过一次。
整个2月当中,塔图姆在12场比赛里,场均出战时间37.2分钟,平均可以贡献30.7分。他的投篮命中率为49.4%,三分命中率则是48.1%。与此同时,他场均还能送上7.9个篮板、3.2次助攻、1.3次盖帽和1.2个抢断。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明星周末的休假结束之后,塔图姆在肯巴·沃克休战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带队,上场时间增加到了37.9分钟,而得分也达到了场均34分,命中率和三分命中率分别提升至50.9%和50%。而如果把塔图姆在2月份的数据平均到每场36分钟,那他这个月的表现可以比肩1986年3月的伯德以及2006年2月的皮尔斯。如此火力输出的强度,在凯尔特人悠久的队史中也数一数二了。
所以在过去的这一个月里,整个凯尔特人队的球员们,都不止一次将塔图姆与皮尔斯做对比。凯尔特人的中锋恩尼斯·坎特就说,他和队友们在比赛中坐在板凳上时,经常会探讨的一个话题,就是塔图姆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厉害,尤其是他在场上表现出来的信心,已经完全到达了一个新级别。特别是从全明星归来之后,他打得真的像一位全明星球员了。
不过,与火箭的一战,多少算是给塔图姆和塔图姆的支持者们提了一个醒,虽然过去的一个月打出了高水平,但是塔图姆可以提高自己的地方依旧还有很多。对此,斯蒂文斯教练也早就给出了评价。
“他有很多方面可以提高,而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斯蒂文斯说,“就比如此前在西海岸与湖人的那场比赛,他在那场比赛中遭遇了很多包夹,而这需要我们全队一起帮助他提高。后来在犹他,我觉得他那场比赛再面对包夹的时候,处理方式就已经好很多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在场上遇到的很多局面,都是他职业生涯此前没有遇到过的。”
能够吸引包夹,是一位球员迈进明星行列的标志;但唯有在被对手包夹的情况下仍有能力帮助球队,才有机会朝更高的级别进发。如今的塔图姆,显然还只是在第一级别。“在我看来,塔图姆最了不起的能力只有,就是他在任何时候,都有很高涨的情绪,同时也能够很快地学会一些东西,”斯蒂文斯继续说,“我还记得此前我们有一场热身赛,对手是黄蜂,他们打了一个很多NBA球队都会打的战术,但我们没演练过。对手第一次打的时候,他显得有点蒙,但第二次对手再打时,一下就被他识破了。这是这种能力,让我觉得他有机会成为非常特别的一位球员。不过还是要说,他还没有完全成熟,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因为,他还是会不断地看到和经历一些新的东西。”
对于塔图姆来说,不管是比赛的失利还是自己表现的起伏,肯定不会让他心里觉得舒服。但这样的经历,也可以帮助他更好的前进和成长。这一点,对凯尔特人也同样适用。比如前一场失利,最多曾经领先了对手17分,但加时赛中1分失利的结果,让他们也明白前路并不是一直都平坦和通畅。
塔图姆还有提升的空间,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他在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将2月的出色发挥延续下去,特别是肯巴·沃克伤愈归队之后,塔图姆的表现机会将会减少。不过,金子到何时都会发光,塔图姆已经具备成为球星的条件,而他只要能够继续在攻防两端持续地打出优异表现,那处于他的时代迟早都会到来。
就像非常看好塔图姆的前辈皮尔斯,他当年也是用自己的表现和实力,捍卫着自己在联盟精英层级中的位置。对于塔图姆来说,这也是他需要学习和做到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9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