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是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严重的一种,其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
目前统计数据来看,45岁后的中老年人,患脑梗的几率相对较高,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年龄的增长、血管退行性老化因素外,与人们坏习惯的"日积月累"也有极大的关系。
45岁后,不管男女,一旦出现4个表现,可能脑梗要来,及时就医
表现1:肢体麻木
突然出现的单侧肢体麻木、乏力、站立不稳,但在一段时间后自行缓解,要警惕是脑梗前的征兆。
这是脑内动脉供血不足,脑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或脑动脉硬化者更要提高警惕。
表现2:短暂性视力障碍
一旦血管堵塞,脑部血流减少,会使视网膜中央或其分支动脉的供血减少,从而影响到视力。
一般表现为阵发性的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眼前一抹黑等。
表现3:频繁打哈欠
适当的打哈欠可以放松神经、缓解疲劳,但在休息充足的情况下频繁打哈欠,要提高警惕。
临床上,脑梗发病前的一周左右,出现频繁打哈欠的患者高达80%,这是脑动脉硬化、血管腔狭窄、头部缺血缺氧严重化引起的。
表现4:言语障碍
当有血栓堵塞脑血管时,脑动脉血液供应不足,不仅会偏瘫,还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导致患者出现舌头僵硬、说话发音不标准、突然不会表达、无法完整的说出一段话,甚至失语等言语障碍。
养护血管,预防脑梗,要牢记"3控3多"
"3控"
1:控饮食
▪ 少吃油炸类、黄油、肥肉等高脂肪食物。
脂肪摄入过多,机体无法消耗,会使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升高,诱发高血脂,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的发生率。
▪ 少吃腊肉、咸菜等高盐食物。
高盐饮食易导致电解质失衡,使钠离子堆积,使血压升高,高盐饮食还会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 少喝果汁、碳酸饮料等高糖饮品。
饮料中有大量的添加剂与糖分,摄入超量会引起电解质失衡,使血管收缩异常,增加血栓的形成。
▪ 少吃面包、饼干、蛋糕等高反式脂肪酸食物。
反式脂肪酸被称为"餐桌上的炸弹",因为在人体内很难被消耗,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与凝聚力、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形成血栓,易诱发脑梗。
2:控烟酒
吸烟会使血管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梗的发生风险。
还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增加血栓的形成,并加强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而喝酒后,酒精会直接刺激血管,使其使其弹性,还会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物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喝酒后,还会导致脑动脉平滑肌收缩,降低头部的血流量,增加脑梗的发生。
3:控睡眠时间
熬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常态。
但经常熬夜的人,血脂水平、血压水平及血小板的凝聚力都会升高,增加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使脑血管狭窄、堵塞。
经常熬夜还会降低免疫功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一旦斑块脱落,也容易堵塞血管,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最好在晚上11点前睡觉,每晚保证7~8个小时的充足睡眠。
"3多"
1:多喝茶
降血脂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喝养血管的茶。
材料:念露菊、山楂、枸杞
做法:将上述材料按3:1:1混合,每次取2-3g用热水冲泡即可。
功效:对于高血脂、血管堵塞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念露菊是养血管的"小帮手",不仅能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血脂浓度,减少血栓堆积。还能抑制自由基对血管的伤害,修复受损内皮组织,减少血管损伤。
而山楂和枸杞也是传统中药材,和念露菊搭配饮用,清血栓防堵塞,效果更佳。
2:多运动
经常久坐不动,会减缓血液流速,降低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加速脂质在血管内的沉积,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一旦人体受到突然的刺激,血栓极易脱落,堵塞血管,易诱发脑梗。
而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脂肪消耗、减少脂质堆积、改善胰岛素抵抗,可保护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脑梗的发生。
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运动时选择慢跑、骑自行车、快走等有氧运动,注意以不损伤身体为宜。
3:多检查
多检查,相当于排除人体内"定时炸弹",可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 体格检查:观察脸是否对称、口齿是否清晰、有无神经系统体征;
▪ 头颅CT:初步检查是否有梗塞或者出血;
▪ 血管造影:了解血管形态、各血管代偿或畸形状况;
▪ 其他检查:颈动脉彩超、经颅超声多普勒等相关抽血检查。
小妙招:自测血管健康程度
握拳30秒,观察手掌颜色变化
在胸前心脏位置握拳30秒,之后松开手,观察手掌颜色的变化:
▪ 若在3秒内,手掌恢复至原来颜色,说明血管健康、血液循环正常;
▪ 若超过5秒、甚至更长时间,手掌才能恢复至原来颜色,说明血液循环受阻,要警惕动脉硬化或三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86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