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上,我国南北方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广义上的北方包括东北、西北、华北以及河南、山东等省份。
历史上,北方地区的山东以及东三省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济水平并不比如今的长三角、珠三角差。
近些年来,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落后于南方,201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大关,达107671.07亿元,比上年增长6.2%,广东由此成为全国首个、目前也是唯一突破10万亿大关的省份。
而江苏也不遑多让,2019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99631.52亿元,增长6.1%,经济总量距10万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
相比之下,我国第三经济大省,位于北方地区的山东则经历了一次发展阵痛,18年GDP调减近万亿,由76469.7亿缩水至66648.9亿,下调比例达12.9%。
在北方,山东GDP调减并非个例。
天津由18809.6亿调减至13362.9亿,下调比例29%;吉林由15074.6亿调减至11253.8亿,下调比例25.3%;黑龙江由16361.6亿调减至12846.5亿,下调21.5%;河北由36010.3亿调减至32494.6亿,下调9.8%;辽宁由25315.4亿调减至23510.5亿,下调7.1%。
另外,其他北方省份如内蒙、山西、宁夏、山西、甘肃、青海等也有不同幅度的调减。
而与之相反的是,大部分南方省市在经济四普后,却都是调增。
这说明一个事实,我国经济格局由东强西弱转变为南强北弱,并且南北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
2000—2008年间,北方地区经济规模在全国比例曾有过一定幅度的上升,但08年金融危机后,这种势头被打断,从2012年开始,北方经济规模占比一路下降,2016年首次下降到了40%以下,到2018年,更是降到38%左右。
整体经济相对弱势的同时,北方城市的表现也不很理想。
从上面的表单可以看出,2009年GDP排名全国前50的北方城市有27个,占比过半,十年后的2019年,这些城市绝大多数排名都出现了下滑。
天津从第5跌到第10,并且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很可能会被南京反超,跌出前10。
青岛已经跌出前十,从2009年的第十跌到第十五,另一个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大连则由第十四跌至第26。
东北地区三省省会沈阳、长春、哈尔滨集在前30强名单里集体消失。
大庆、包头、鄂尔多斯、东营排名下跌幅度惊人,下跌名次都在20多甚至50多,鞍山甚至跌出了前100强。
27个城市中,排名保持不变或上升的城市仅有5个,分别是北京、济南、郑州、西安、徐州。
这其中,北京是首都,济南是北方第一经济强省的省会,郑州和西安是国家中心城市,有各种政策支持,而徐州实质上属于南方的江苏省,北方地区经济减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那么,你觉得我国经济南强北弱的现象会得到改变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55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