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延,没有时间观念,约好的时间到了还不学习,本质上是个时间管理的问题。
作为父母,也许孩子很小的时候,你还能帮他,但他长大了以后,很多功课你是不懂的,你也没有时间做,而且你也不应该帮他做。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让孩子把自己放到一个很好的轨道上,高效学习,高效做事,高效成长呢?
最关键的一点,其实是时间管理。
孩子从接触抽象的时间概念开始,一开始肯定是不擅长时间管理的,所以需要我们父母用心、用方法,系统化地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技能和习惯。
下面我将从两个大的方面展开,一是分析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难点,二是给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可以使家长在一定的时间内系统化地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好习惯。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让孩子自觉自律地按时高效做事为什么那么难?
1. 时间概念抽象,孩子没有时间观念
时间是很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从发展心理学认知发展的角度,孩子要到快3岁的时候才逐渐理解白天和黑夜的概念,这时候开始知道黑天了要睡觉,白天了才能出去玩。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了一些基本数学知识以后,才开始认识钟表,知道几时几刻,认识小时和分钟等时间单位。但在这个时候,孩子还是很难理解10分钟或半小时到底是多长时间。这个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帮助孩子把时间具象化,从理解一分钟开始,逐渐理解时间长度的概念。后面会介绍具体方法。
2. 孩子很难正确评估做一件事所需要的时间
当孩子慢慢学会10分钟或半小时是多长时间后,另一个难题来了,孩子很难准确的评估做一件具体的事到底需要多长时间,以下这些情形,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上都似曾相识:本来认为半个小时的数学作业,结果一个小时还没做完;10分钟应该洗漱准备睡觉,结果磨蹭半个小时还没上床;整个周末应该完成的功课,结果在周日晚上的最后时刻临阵赶工,根本就做不完。
任务的时间评估,对成人来说也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但是在自制力和经验更少的孩子身上,尤为突出。
3. 孩子不会做计划
当孩子积累了经验,知道了完成一套习题需要的大概时间,进一步的挑战又来了,随着孩子长大,他要处理的事情就越来越多。比如到了中学,孩子的世界会变得复杂很多。他们不仅要学各种各样的功课,功课的难度也有增加;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考试;他们还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
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以及如果同样的时间段有多个事情冲突,如何排优先级,如何分主次,做计划,这些都不是孩子自然而然能学会的,都需要一些外部方法的帮助和训练。
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玩是孩子的天性,时间管理本质上是把自由流逝的时间有计划的限制起来,在无忧无虑地一直玩和困难与挑战并存的学习之间,孩子自然会选择玩。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希望任何人按照某种规则做事,都需要有适配的激励机制。大部分人喜欢玩游戏,主要是因为游戏中有设计完善的激励机制,频繁密集的给玩家正面的即时反馈。
在孩子克服了以上难点,认识了时间,做了详细的时间计划表以后,因为执行计划是困难的,没有激励体系的刻板计划表,孩子很难长期坚持。
以上我们分析了培养时间管理技能的本质难点之后,下面我从多年教育孩子的经验中给出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1. 记录时间,掌握时间都去哪了
时间管理第一步,记录一天的时间花费。只有先掌握了时间都用在了什么地方,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计划。
有一本书叫《奇特的一生》,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出版的第一部苏联作品,讲述昆虫学家柳比歇夫通过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成就的故事。人越成长越感觉到时间的宝贵,但是没人能说清楚过去的每时每分到底做了什么,柳比歇夫将其56年无一日差别地记录事件和具体用时,精确到分钟,分析总结并制定计划,达到能精确感知时间的程度,他单纯用极致的时间管理在人类的昆虫学研究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具体做法就是父母用一周的时间,每一天从孩子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逐条记录:事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用时,备注。
序号 事件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用时 备注
1 起床,洗漱 6:30 7:10 40分钟 赖床、磨蹭
2 早餐,出门上学 7:10 7:40 30分钟 动作快,提前完成
… …
8 数学作业 19:00 20:00 60分钟 走神、催促
持续记录一周的时间,分析这个时间日志,并适当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份日志。掌握整体时间开销,评估一个典型任务的耗时,找到时间低效的环节。
2. 时间表,进度条。让孩子看见时间,让任务可视化
有了时间日志作为基础,就可以跟孩子一起制作一份时间计划表,包括:任务,计划时间,进度条,实际用时,节省时间。
序号 任务 计划时间 进度条 实际用时 节省时间
1 起床,洗漱 40分钟 30分钟 +10
2 早餐,出门上学 30分钟 30分钟 0
… …
8 数学作业 40分钟 60分钟 -20
9 钢琴 40分钟
10 自主时间 60分钟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
• 制定时间计划表,一定要跟孩子商量,讨论,一起做,以孩子认为合理为最终标准,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加适当的奖励机制
• 不要全部填满,根据孩子意愿添加有孩子自己决定的“自主时间”和玩的时间
• “计划时间”可以按照时间日志计算以往用时的平均时间开始,逐渐根据孩子的时间管理效率进行调整
进度条的设计在这里非常重要,尤其是针对低年龄的孩子,因为时间是抽象的,为了让孩子看见时间,可以把任务表写在一张很大的纸上,然后设计多样有趣的进度条,比如每十分钟一个格子,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填充不同的格子,孩子在做一个任务的时候可以自己来涂画进度条,这样既有趣,又可以让孩子更具体的感知时间概念。
低龄的孩子可以不用做一个24小时事无巨细的大表,可以从每天要做的3个任务,简化开始,配合有趣的进度条(有颜色的格子,或大小不同的圆圈),先趣味化这个过程。关键是让孩子“看见”时间和任务,并培养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这个部分比较像我们工作中给自己做任务清单,只不过是把它定制化适合孩子的情况。
3. 鼓励和自主
我们的目的,是要教会孩子时间管理,而不是替他们时间管理。所以,我们要给孩子自主权,整个记录时间,制定计划表,设计奖惩规则和奖品兑换,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引入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平等,并给孩子自己决定的自主时间。只有孩子自己觉得这是他自己的时间表,他才会真正认真对待。
最后加一句,时间管理不是很容易学会的技能,我们大人也常常会不能按成完成任务呢。所以我们不能要求孩子说一次就做到,也要原谅孩子不能管住自己的情况,多鼓励,少惩罚,在长时间内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5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