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愿做沉默的大多数,也愿意看热闹。并不是他们缺乏爱心,也不是缺乏同情心,当然更不是缺乏关心,而是权衡多方面利益,还是做沉默的大多数比较稳妥。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遇到新奇的事大家都喜欢围观,喜欢看热闹,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当有人落难的时候,少有人去伸出援手,即使有人去搭救也会不报姓名,完事后匆匆离开。一方面选择沉默的人不喜欢缠在这些事上,怕被落难之人赖上,另一方面搭救之人为防止这种诬赖,选择隐姓埋名。搭救之人倘若被诬赖,诉诸公堂,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恐怕早就为了自保作鸟兽散了。
面对危机事件,选择做沉默的大多数不用付出什么成本,也不会有什么风险,实在是很多人的上上之选。遇到大事件,去做看客,一是要看和自己相关吗,有没有自己的亲戚或朋友卷如其中,如果有就要想方设法去参与,去支援,去营救;如果和自己没有关系,也没有亲戚朋友什么事,就尽情地看热闹好了,不必投身其中,以免“羊肉没吃到,惹得一身骚。”
鲁迅先生早就看到这种国民看客心理,以为看客是缺乏同情心的麻木、愚昧的表现,并不值得提倡,反而要批判。可是,鲁迅先生批判了多年,大多数人也知道看客并不好,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也不是道义之举,但还是很少有人能够站出来,能够说句公道话的。难道人心真的坏了?
世道人心,先有世道后有人心。或者说,有什么样的世道就会有什么样的人心,譬如大宋朝廷昏庸,官僚贪腐,大部分百姓只会逆来顺受,但也有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们揭竿而起;天庭态度傲慢,等级森严,更多的是庸庸碌碌的神仙,天庭对孙悟空的戏弄和打压,招来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壮举。不管是大宋沉默的大多数还是天庭那些吃闲饭的神仙,其实都是看客,都是在稳稳地活着而已。
沉默的大多数实在是社会状态下,特殊制度下所做的无奈之举,也是谋求长久生存之道的中庸思想的体现,虽然能够苟且活着,也不会带来什么磨难,但并不值得提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4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