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打呼噜是很常见的行为,不少人认为睡觉打呼是睡眠好、睡眠香的一种表现,但有种呼噜对儿童来说并不是好事,多是上气道阻塞并伴有低血氧症的表现。
如果伴随着张嘴呼吸、半夜憋醒,时间久了还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这时,孩子就很有可能患上了扁桃体腺样体肥大。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 由于腺样体处于鼻腔、咽鼓管、咽腔共同的引流区域,因此很容易被邻近部位,如鼻腔、鼻窦、扁桃体的炎症波及而发生病理性增生,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腺样体肥大”。
该病多发于儿童,尤其是10岁以下,通常2~8岁增大,一般8~10岁后逐渐萎缩,成人基本消失。
目前腺样体肥大的确切病因和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发现导致腺样体肥大的相关因素有:过敏性鼻炎、病毒或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反复感染、空气污染等,都可以造成反复炎症刺激而发生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往往同时伴有扁桃体肥大。
注意
腺样体不同于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是指鼻腔后面的淋巴团肥大,不用特殊仪器,经过鼻孔,经过口腔是无法直接看到的。而我们常说的扁桃体肥大,是指腭扁桃体肥大,也就是张开嘴,在小舌头两侧那个淋巴团,可以较直接看到。
危险的腺样体肥大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主要症状就是儿童鼾症,这是1-10岁儿童常见的睡眠疾病,多表现为打呼噜、盗汗、易惊醒、尿床、长期鼻塞、张口呼吸、上气道阻塞并伴有低血氧症,而且每次感冒时,打呼噜、呼吸短暂停止的现象更为明显。
儿童的鼻咽腔对比狭小,当腺样体肥大时,咽鼓管咽口会出现堵塞的情况,除了会影响孩子正常呼吸,分泌物潴留,会诱发鼻窦炎,或伴有阻塞咽鼓管咽口引发的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同时导致局部炎症加重,诱发急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患者容易有鼻涕倒流,合并鼻窦炎的患者症状会更加严重。
1,面容变化
长时间鼻堵、呼吸不畅,孩子长期用嘴巴呼吸,会导致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上切牙突出、牙列不齐导致咬合不良,下颌下垂、唇厚、上唇上翘、下唇悬挂、鼻唇沟变浅、面部表情呆板,也就是常说的腺样体面容。
2,影响生长发育
打鼾会使得睡眠和呼吸的节律发生紊乱,使释放的生长激素减少,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长期的低通气状态导致的慢性缺氧,会让大脑供血不足,生长激素受到影响,从而使儿童身体发育不良,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
3,心理问题
青春期孩子的内心是比较敏感的,当发现自己的面容与其他人不同,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会逐渐显现出来。
腺样体肥大如何治疗
医生会全面评估腺样体肥大对孩子是否易造成睡眠呼吸障碍、反复感染性疾病(鼻窦炎、中耳炎等)、生长发育不良、颌面部发育异常等;同时还会评估扁桃体肥大等其他相关疾病。根据评估结果,再决定孩子是否治疗,何时治疗,以及选择何种方式治疗。
通常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方法有:
1,腺样体切除术
疗效确切,虽然有创伤,但出血少,恢复的较快。针对反复出现腺样体肥大、睡眠不好、体重比较轻,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了。
要注意的是孩子能否进行手术,不是单纯看腺样体肥大的程度,还需要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尤其是梗阻症状或感染症状),结合家长和患儿的期望和意愿综合考虑。
2,药物治疗
医生一般会使用相关药物治疗腺样体肥大,部分孩子有一定疗效。但如果疗效欠佳,症状明显,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果合并过敏性鼻炎、中耳炎等,医生也会开出一些其他针对性的药物。
腺样体肥大不能轻视,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特别注意小孩感冒等情况。尤其是小孩在2-10岁期间,应提高预防,如尽量避免小孩长期感冒,注意孩子流鼻涕,鼻塞,咳嗽,搓鼻子、揉眼睛、打喷嚏等症状,如果还伴有听力不好、明显打鼾等,则应去医院诊断治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4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