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位学姐,她和她老公俩人都在体制内上班,平时工作比较忙,在照看孩子的事情上可能就多少有些纰漏。前段时间约学姐一起逛街,才知道学姐准备辞职了,原因是因为她家女儿。学姐表示之前忙工作,疏于孩子的管教,现在孩子的学习一塌糊涂,她和老公商量后最终决定她辞职,在家里好好陪陪孩子。
言行间就能听出学姐的焦虑,她说的也都在理,毕竟大人之所以这么拼,最终还不是为了孩子,若孩子教不好,父母再努力取得的成绩也都毫无意义。
●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父母很厉害,可是提到孩子他们就很头大,因为不管自己怎么做就是教不好孩子。这时候很多父母就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且得出结论,孩子之所以学习不好,不懂事,是因为自己忙工作,没有好好照看孩子,所以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某种程度上,若父母都是上班族,父母就会感觉很亏欠孩子,若孩子不优秀,父母也会把责任算到自己身上。问题是真就是这样吗?
●“你做好了,孩子就好了吗?”大人为了孩子,辞掉工作,时刻陪伴着孩子,孩子就可以学习好也变优秀了吗?
很显然不是的。并且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父母太心急,分析问题的时候一言一行也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而忘记了孩子才是真正主角。育儿路上,父母最大的错误也正在于此处。
◎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说,听孩子说,了解他们的立场
真正聪慧的父母,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说,听孩子说,了解他们的立场。然后去有针对性地做出改变,不是让孩子配合自己,而是自己去配合孩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让孩子知道成绩不好,对他们自身的影响,而不是对父母
不少父母看到孩子糟糕的成绩,就会心急,然后说孩子成绩不好,丢人,对不起父母的付出,或者说孩子这样让他们很没面子,或是说孩子不努力,今后长大了也没出息等等。父母说了很多,就是没有意识到你说的这些“不好”落实到孩子身上,具体对他们自身有什么影响呢?有的父母会说自己小时候很努力,因为知道要靠自己去改变糟糕的生活,可现在的孩子不努力,他们的生活已经很富足了,家庭条件好的即便是孩子不努力,他们的一生也是衣食无忧的,所以有的孩子就感觉自己不努力明明可以的,那为什么还要努力呢?
而想要转变孩子的认识,父母就要想办法让孩子知道,他们成绩不好,会有的一些对他们自身的影响,而不是对父母,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意识到问题,也才能去努力改变自己。
◎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无需把太多责任放在自己身上,你辞职你专职陪读,也是治标不治本
育儿路上,父母也要学着转变自己的观念。学习的事,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只有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他们才能打心底去转变思想和观念,
●职场父母,虽对孩子有亏欠,但这并不是孩子成绩不好、不愿意学习的真正原因。有些育儿理念重在强调:父母做好了,孩子就好了,从而忽视了孩子本身是怎么想的这个最关键的问题。却不知“你优秀孩子却未必优秀”,现实生活中,那么多的学霸父亲母亲,可孩子的成绩却处处垫底,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说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父母别着急着自己辞职或者陪伴,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捷径”。
◆小结:孩子才是自己真正的“主角”,以孩子的视角来沟通,不少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和孩子谈话的时候,不妨试试把“我”换成“你”
举个例子:
第一种以“我”为主的说法:
我不喜欢你们管我(孩子),
我们不管你肯定不行(父母);
第二种以“你”为主的说法:
我不喜欢你们管我(孩子),
如果我们不管你,你有什么打算?你准备怎么做?(父母)
很显然,自然是后者更容易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父母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样无需争执,效果反而会更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4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