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树屋的时光,树屋的时光可以帮助你了解与孩子的沟通以及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本文篇约1100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
宝宝已经4个月了,从3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流口水,而看其他的宝宝已经1岁了可是仍然流口水,这是不是宝宝有病呢?应该怎么办呢?怎么可以让宝宝不流口水了呢?
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一般从3-4个月开始分泌唾液,但是量不大,过了4个月分泌量开始增加,每昼夜分泌200毫升左右,5个月以后才会大量分泌,常会从口中流出。随着牙齿的萌出,尤其是10-16个月,第一乳磨牙的萌出时,刺激了唾液腺管口,唾液分泌得更多,但是由于宝宝的吞咽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口腔深度不够,宝宝不会咽口水,于是就顺着下颌留下来了,严重的可以把下颌或颈部渍红甚至破溃。
宝宝4-6个月是吞咽和咀嚼功能发展期的关键时期,当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家长就要有意识地给予相应的训练。例如,给宝宝添加米糊等泥糊状食品时,米糊不能放在奶瓶里用奶嘴喂宝宝,正确的做法是冲调成糊状,用小勺喂宝宝,将食物放在宝宝的舌头上让宝宝自己吞咽,这一系列的动作需要宝宝反复练习,不能协调和配合得好。缺乏这种训练的宝宝就有可能不会吞咽唾液,于是口水就会流出来了。
宝宝流口水,家长可以带宝宝做这样的训练,每次吃东西时有意识地让宝宝看大人如何进行吞咽,做好示范。爸爸做示范动作会效果更好,因为爸爸吞咽的时候,喉结会随着吞咽动作上下流动,宝宝看着就逐渐学会了如何吞咽。经过这样训练的宝宝就会随着吞咽唾液而不致于流出。宝宝越早做这个训练就越好,以免年龄大了还流口水。
但也有的宝宝原来不流口水,却突然口水增多,不能吞咽。这可能是两种情况导致的,一个是宝宝可能要出牙了,出牙前牙龈不舒服,刺激口水增多。另一个原因是宝宝口腔有了疾患,如溃疡、疱疹等,但是这种情况宝宝很多时候会喊疼。
如果宝宝到了2岁还流口水,就要检查是不是有神经方面的疾病,如神经麻痹、痴呆或者神经系统疾病的后遗症。这就需要专业医生进行确诊。如果排除了以上的疾病,就要检查是不是家长的喂养行为不当造成宝宝出现这类问题。
例如,给宝宝添加辅食过于晚了,没有按照月龄大小将所给食物的性状进行改变,宝宝进食的食物太精细,导致宝宝的咀嚼功能没有获得锻炼,上下颌骨以及咀嚼肌都没有获得反复体验的机会,口腔感觉不到有口水,因此没有及时吞咽口水,就流出来了。缺乏咀嚼训练的宝宝脸型也会长得不好看,进而影响容貌,而且不能吃粗糙的食物,所以家长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喂养方式,多让宝宝练习咀嚼,才能解决流口水的问题。
所以宝宝流口水的问题,主要是以上这些因素在作怪,当发现宝宝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们不妨观察一下宝宝是不是以上的情况,如果是就按照正确的方式照顾宝宝就好了。
如果您喜欢树屋的时光,请您关注我。欢迎对文章内容进行评论,一起探讨对于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3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