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乡情散文:渐行渐远的发小

乡情散文:渐行渐远的发小

他名叫兴龙。怎么说呢?后来改叫新龙,后来又改过两个名字,一个叫宝鹏,一个叫小君,但我习惯叫他第一个名字。

在苏台时,兴龙与我家对门,仅隔一条四五米宽的土路。由于地势的原因,站在我家院墙根下,能清楚看见他家院子里发生的一切。小鸡啄食啦,小羊吃奶啦,牛犊撒欢啦,兴龙小脚奶奶收拾庭院啦,我都一一尽收眼底。多少年已过去,这些景象如同发生在我家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我生在腊月,属鸡,他属狗,两人几乎算同岁。总的来说,几个月出生差距可以忽略不计,也没有人刻意去记。所以,放眼全村,我和兴龙在年龄上是最匹配的发小。

兴龙妈妈不生养,据说是做过妇科手术所致。我是长大后才知道的。兴龙是他姑姑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兴龙奶奶就差给女儿下跪,才将满月后的外孙子变成真真正正的孙子。可能是抱养的缘故,兴龙爸妈特别护短(护犊子),经常站在我家大门前骂街,嫌我惹哭了兴龙,两家人没少淘气。往往他爸妈骂完刚走,兴龙又上我家找我玩来了。

兴龙家门前有一块大石板,我两当餐桌用。因为我家人口众多,粮食紧缺,但只要兴龙家饭一熟,他会央及奶奶或妈妈给我舀一碗,否则他会在灶火门前打滚撒泼。然后两人趴在大石板上有滋有味吃起来。

我和兴龙同一天入学,所以放学写作业都是在一起,夏天趴在石板上写,冬天趴在他家被窝里写,偶尔还能吃上他奶奶塞给我的烤鸡蛋,有时候还能喝上一盅他爸爸给我们熬的罐罐茶,里面加了白糖,蜜甜蜜甜的。

在学习上,我两不差上下,但在写字规范整齐度上,他不如我。我已经学会写"人、口、手"等简单的汉字时,他写的"a"还不全乎,满篇的"a"不像"a","u"不像"u",气得满头银发的女老师手指戳着兴龙额头说:看你写的啥,蛤蟆勾蚪子(蝌蚪)都比你的字展脱(好看)!

没过多久,兴龙没来上学,原因是眼睫毛倒长进眼睛里去了,做了手术。我再看见他时,他的左眼用纱布包着,像战争片里眼部受伤后包扎过的伤员。因此休学一学期,等他再上学时,我已经升到二年级了。尽管如此,放学后或周末,兴龙照样来找我玩。

兴龙家不仅养牛,还养羊。有一天,兴龙的两个哥哥来苏台走亲戚,看见羊角弯曲的大羝羊,好奇心作祟,就想骑上去试一试,因为他两年长,命令我和兴龙替他们牵羊。谁知羝羊不买账,兴龙大哥刚骑上去,羊发疯似的往前冲,我躲开了羝羊的冲击,兴龙被羊带倒,头绊在院子里的石头上,磕破了,血流不止……

没过多久,兴龙爸爸去放牛,不知是牛魔怔了还是脚下踩空了,打着滚从半山腰向下翻滚。新龙爸爸急中生智,想用自己的身体把翻滚的牛挡住,结果牛没挡住不说,还把自个儿胳膊弄脱臼了。牛最终滚下山谷,摔死了,我们赶到时,牛的两只眼仁子都摔出来了,上面沾满草屑和土灰。

兴龙头上的绷带还未拆去,他爸爸胳膊又打上石膏。父子两在门口闲游时,成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听过"上阵父子兵",还没见过"受伤父子兵"。这下好看了!

兴龙爸爸不知听受谁怂恿,说家里接二连三出事,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必须得找个阴阳先生禳一下,不然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呢。

有一天夜里,果然从新龙家传来叮叮当当的锣和镲的声音,伴随着阴阳先生嗡嗡的念经声。阴阳先生念的什么我听不清,但我知道兴龙家在打整屋子。叮铃咣当响到半夜,才听见阴阳先生念的最后一句话:公元一九九二年农历八月初五。同样,这句话是唱出来的,听完我不禁哑然失笑,回头看姐姐,她也在掩面而笑。原来,阴阳先生念经,和我们用土话读课文差不多。


兴龙再上学,就有同学冲着他学阴阳先生的腔调,把那晚最后一句话一唱再唱。更甚者,有人添油加醋,说阴阳先生在念经途中,有一句是"馍馍哩,我要馍馍咧!"

第二年,兴龙家不仅修了大上房,顺带着把大门调了个儿。把原来对着我家的大门用石头砌上了,还在砌好的石墙后面立起一捆一捆木柴,死死挡住了我可以瞭望的视线。从此,我和兴龙的关系无形中被什么东西从中隔了开来。他照旧会来找我玩,但我去他家的次数日益减少。再去兴龙家,要绕过两户人家,经过另一条路才能走进曾经熟悉的院子。但总归没有以前轻车熟路。

我上初中那年,兴龙就辍学了。中学像一道风水岭,阻断了我和他之间的往来。无论周末或者寒、暑假,我们都很少碰面,因为他已经随村里外出打工的队伍,开始闯社会了。有一年寒假,我牵着家里的黄马在河畔饮水,远远看见他拉着拉杆箱,从斜坡路上下来了,拉杆箱的轱辘和坚硬的地面摩擦后发出"骨碌碌"的声响。

身穿西服脚蹬皮鞋的兴龙看见我在河边饮马,停下来向我打招呼。一开口吓我一跳,他话语里夹杂着洋不洋土不土的普通话。村里人管这种话叫"撇言子",是令人反感到作呕的。村里人常拿"撇言撇语"的人来教育孩子。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民国年间随马鸿奎的部队去了台湾的一位老人,他六十七岁回家探亲,还能说一口纯正的家乡话,令全村老人咂舌称赞。

爱"撇言子"的兴龙,无疑成了反面教材。多年后,不论兴龙同谁讲话,都改不了他洋一句土一句的说话方式,听的人如同脚心被他人强行挠痒痒。

再与兴龙"重聚",已是七年后。村里人统一搬迁离开老家以后,没想到到了异乡他村,我和他依然是邻居,在同一条村巷里,只不过隔着三户人家。这时候的兴龙,容貌比之前有了明显变化,走路时一双"开门脚"不说,还大幅度地左右摇摆,有人丢笑说他走路能撞翻一头牛;长了一脸络腮胡,黑压压的,有人背地里叫他"黑旋风"。

表面上看,虽然我比兴龙多念几年书,但自己心里明的跟镜子似的,这几年学了些啥,不敢与人说。尽管如此,当我拎着礼盒走进兴龙家时,他爸妈异常兴奋,又是端茶倒水,又是催促让我上炕。口口声声说念过书的娃娃就是不一样,这么多年了,还惦记着他们。

不知为什么,兴龙爸爸把家里的大门,安装在后园子。村里的布局是"井"字形,兴龙家正好坐落在中路边边上,这样一来,他就比其他人家多一种选择。尽管像他家同样布局的院子不在少数,但把大门开在另一侧的就兴龙一家。放眼整个村庄,显得与他人格格不入。但事实也大抵如此,因为兴龙爸爸觉得他们没有生下自己的孩子,在村里始终抬不起头,低人一等,不愿意与众邻频繁接触,只有这样做,才可避免村里人的笑话和不认可。尽管没人拿他们没生养说事。

他以为,只有把大门开在另一侧,就避免了邻里纠纷,但是他错了,这样反而拉开了邻里间的距离。就像当初在老家一样,如果没有把大门调个个儿,或许我会经常去找兴龙玩耍。

二十岁一过,特别是农村,家里大人火急火燎着手准备找儿媳妇了。一年一年过去了,村里与兴龙同龄的男青年一个个结婚了,但兴龙迟迟说不上媳妇。

说不上媳妇,没看出兴龙有什么反应,倒是兴龙爸爸,原本倔强的性格更加倔强了,在村巷与人闲聊,动不动就干起架来。长此以往,人们看见兴龙爸爸在村巷,都躲着走,生怕与他起冲突。

兴龙爸爸对自己的倔强,自有一番说辞:我就是个直性子,谁家女子要是相中我家兴龙,我双手欢迎,你嫁的是我儿子,又不是我这么个糟老头子!


转眼之间,我和兴龙已过而立之年。有一年春节,我带四岁的女儿去给兴龙爸爸拜年,他看见我四岁的女儿,伤心不打一处来。拉着我的手说他的命多么多么苦,兴龙多么多么不听话。说着说着老泪纵横,兴龙看在眼里,冲他爸爸吼叫:罢(不要)丢人中不!如果用家乡话说出来,应该是"不要丢人能行吗?"兴龙明显用了省城一带方言。我听后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一则是他对爸爸的态度,二则是他的南腔北调。

找不上媳妇的兴龙,对打工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会儿在内蒙,一会儿在新疆,一会儿在青海,一会儿开挖机,一会儿开塔吊,一会儿开叉车。他干的最耐心最持久的工作应该是某化工厂的装卸工,但不知为什么,突然不干了,我再打电话联系时,他用一贯的强调告诉我,他在家里呢。问他在家里干啥,回答说种了四亩玉米,混日子呢。

事后从他妈妈口中得知,"物儿"开叉车把人撞了,人碰的咋样不清楚,反正他回后没看,三个月工资也没结算,拍屁股跑回来了。我想,被撞的人大概不严重,否则兴龙不可能这会儿还安然无恙待在家里。

找不到媳妇的兴龙,与村里的一些有夫之妇成天混在一起,不是聚在村巷的水泥台子上"打三五反",就是被其中的一个哄上去帮人家干活。用兴龙爸爸的话说:那不是我的儿,是别人的!

直到有一天,东窗事发。兴龙被那妇人在外打工的男人堵在自家炕头,来不及穿鞋的兴龙跳进猪圈,翻后院墙逃了出来,暗夜里跑了半个村庄,总算没有被捉住。


兴龙常来我所在小城打工,偶尔来找我,无非是联系三五个老乡坐一起喝酒谝传。我尽地主之谊,保证让大伙喝尽兴。

两年前的秋天,兴龙和我照旧在一起喝酒谝传,酒喝的正酣,传谝的正浓,醉意朦胧中,他告诉我一件喜事,但也是悲伤的事。

他姑姑的大儿子,即他的亲大哥,在一次上完中班回家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留下两个女儿,一个读二年级,一个读三年级。所有亲戚有意撮合他和嫂子,他不知该怎么办,想让我们几个哥们儿帮着拿个主意。

我们一听大喜,齐声说:还等啥,天赐良机!

……

收完四亩玉米,兴龙果真入赘到嫂子家门上去了。

他结婚后,我们很少联系,偶尔在微信群里打声招呼。有幸今年得空多回了两趟家,一次在村巷遇见兴龙,他告诉我妈妈高血压加重了,回来带她去医院。

在闲聊中得知,他哥哥留下的两个女儿兴许智力有问题,读书三四年了,连自个儿名字还不认识,更别说写了。我听后感到一阵茫然。我问带医院检查过没,他说查过,医生建议送到残疾学校。他最近正忙着办理两个孩子入学的事呢,妈妈打电话来说头晕,他就忙忙赶回来了。

半年又过去了,再没有在微信群里看到他,不知过的怎么样,一切可好?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2235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