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要别人手机玩,遭拒绝后,奶奶振振有词:借他玩玩怎么了

孩子要别人手机玩,遭拒绝后,奶奶振振有词:借他玩玩怎么了

本文由Ainee妈咪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熊孩子”这个词现在着实是让许多人闻之色变,但是很多时候熊孩子其实不是最让人头疼的,最让人头疼的往往是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

正是因为家长们的纵容和对于孩子犯错之后无所谓的态度,才让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往往做出一些让人恼怒的事情而不自知。

手机借给孩子玩玩怎么了

霜霜前两天下班坐地铁回家,因为下班的时候正好赶上学生放学的高峰期,地铁里能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准备回家。

这样的情况霜霜已经习惯了,所以就在车厢里找了个小角落靠着玩手机,但是不久就听到了车厢里的吵闹声。

霜霜闻声看过去,原来一个小男孩看旁边的女孩玩手机觉得特别有意思,就吵着想让女孩把手机给自己玩。

但是现在手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有时候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愿意给,更别说是一个陌生的孩子了。

所以女孩子默不作声的接着玩手机,不准备搭话,可是孩子旁边的奶奶见自家孙子被拒绝之后却说:“手机借给孩子玩玩怎么了,又不会弄坏,你们现在的小年轻真是越来越没有素质了!”

那个女孩听完孩子奶奶的话,直接就怼回去了:“我又不是孩子的妈,你家孩子要玩手机,您把手机给孩子玩不就行了?

那奶奶一边嘀咕着说女孩真抠门,一边掏出手机来递给自己孙子说:“来,咱玩自己的,谁稀罕那破手机啊,就像是谁没有一样。”

可是那男孩却完全不买账,拿到了奶奶的手机之后毫不珍惜地就把手机扔到了地上,还一边朝着要玩女孩的大屏手机。

再看孩子奶奶的脸色,当真是精彩,捡起手机之后,直接拽着孙子就下了地铁,等车开动的时候还能看见奶奶举着手机在训斥自己的孙子。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熊孩子”的行为呢?

1. 家长的宠爱和纵容

当孩子出现令人厌恶的“熊孩子”行为时,往往是因为家长的宠爱和纵容,当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就成了家里的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摔了。

对于孩子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所以孩子在家里就有了堪比“皇上”的地位,而这个时候正是孩子自我意识发育的时期,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人都应该围绕着自己转,而家长这种行为更是助长了孩子的气焰。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家长的宠爱和纵容下,变得越来越无法无天,在心理上更是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对的,别人就应该让着自己,才会出现“熊孩子”的行为。

2.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的态度

当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家长的态度是尤为重要的,如果家长秉承着视而不见的想法,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做的这件事情压根就没有错,是对的,孩子下次还会再犯。

如果孩子在公共场犯错的时候,家长出于面子或者什么原因的考虑,并没有及时制止孩子的行为,明确告诉孩子这件事情是错误的,反而作为帮凶维护孩子,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你别跟孩子计较”,或者是“孩子又不是故意的,你一个大人心胸怎么这么狭隘啊”等等话替孩子开脱。

家长这样的态度,孩子渐渐地就会知道,哪怕是自己犯错也没关系,反正家长都会替自己解决,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能够拿到手。

所以家长就会发现,即使是回家批评了孩子之后,孩子下次还会再犯,根本就是勇于承认错误,但是屡教不改,因为孩子已经尝到了这种行为的甜头。

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并且明确的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行为。

3. 孩子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

孩子刚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所以根本没有所谓的是非观,而孩子的是非观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渐渐形成的。

所以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做出一些“熊孩子”的行为时,往往是因为孩子还不具备是非观念,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缺乏规则意识的树立。

孩子在公共场合随心所欲,非但没有家长制止、甚至还有一些纵容的时候,就会更加无法无天了。

孩子是成为一个“小天使”还是成为一个“小恶魔”,其实主要在于家长的教育,所以家长对于这件事情千万不要放松。


我是Ainee妈咪,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2岁宝宝的妈妈,我们将会持续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儿母婴的经验和知识,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0467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